基于黄脊竹蝗形态特征和AFLP标记的基因组扫描探讨黄脊竹蝗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ng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中国特有的林业害虫,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在此之前,本课题组对黄脊竹蝗的研究表明,该物种的不同种群具有高基因流和高杂合度,我们试图在此基础上探究黄脊竹蝗不同种群之间是否存在适应性差异,即种群分化,以及导致分化的选择压力。因此,本研究旨在应用形态和分子数据探讨黄脊竹蝗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和结论:1)通过对22个种群428头黄脊竹蝗12个形态特征的测量以及主成分分析,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头宽和翅长是2个关键的形态指标;通过测定不同纬度的黄脊竹蝗体长、头宽和翅长3个指标,发现黄脊竹蝗服从贝格曼法则,即身体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2)我们还比较了种群两性异形的程度,其中雌性蝗虫体型显著大于雄性蝗虫。通过计算两性异形指数(SSD),发现两性异形指数随着纬度递减,服从伦施法则。3)黄脊竹蝗具有聚集习性。本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群居型、散居型黄脊竹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在测量的指标中,与飞行和跳跃相关的2个指标,即前翅长度和后足股节长度,被用于比值计算。在形态指标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具有区分两型黄脊竹蝗作用的形态指标比值,即E/F(前翅长度/后足股节长度)比值,其中群居型黄脊竹蝗的E/F 比值在1.37左右,而散居型黄脊竹蝗E/F比值在1.47~1.53之间,可见,E/F比值在两型蝗虫中确实有所差异.但F/C(后足股节长度/头宽)比值没有明显差异,不能区分两型蝗虫。E/F 比值在区分两型黄脊竹蝗方面效果显著。4)本文还利用AFLP分子标记数据,比较了 24个种群中黄脊竹蝗的基因组的遗传分化水平。基于2个全基因组扫描软件(DFDIST和BayeScan)对24个种群进行数据模拟分析,最后确定有29个AFLP位点(离群基因座)有较高的统计学支持,表明这些位点可能受到了自然选择作用。由此推测,在中国南方分布的黄脊竹蝗,自然选择可能使不同的种群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5)在已知基因组中离群基因座的情况下,我们利用了一个回归分析方法来探究离群基因座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发生分化的位点是由何种环境因子导致的。最终结果表明,纬度对位点的选择力最大,其次分别为日照、湿度和温度,降水对位点分化起到的作用最小。
其他文献
土壤线虫作为地下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重要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报道了关于土壤环境、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微生物等对土壤线虫物种
干旱缺水是西北干旱荒漠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选用抗旱植物、合理配置、采用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是目前的主要路径。本论文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沙打
背景: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被认为是由于肝脏脂肪的过度堆积而引起肝脏内发生氧化应激、炎症等反应造成的肝脏损伤。肝脏脂肪的过度堆积与脂肪的生成和代谢有关,因
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一直以来受降雨量不足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粮食产量低下且不稳定。为了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地膜和秸秆覆盖种植技术被广为应用。为深入
黄苞南星(Arisaema flavum(Forsk.)Schott)属于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至东南部和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在拉萨河谷常见于碎石坡、灌丛、树林、荒地、
背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细胞结构异常以及(或者)功能障碍性疾病。炎症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腺苷三磷
目的:探讨在绝经后女性及年龄大于50岁男性人群中的血尿酸与骨密度的关系,揭示在不同血尿酸水平时其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本组资料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骨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是由于长期或过量的酒精摄入导致的肝细胞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对于ALI的病因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酒精及其在
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碳不仅能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还能维持土壤良好结构,但其特别容易受农田管理措施影响。秸秆还田措施一方面缓解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方面补充了土壤碳,从
目的研究旨在观察黄芪桂枝五物加减汤对心阳不足型扩张型心肌病sST2水平、左心射血分数(LVEF值)、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黄芪桂枝五物加减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