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输注红细胞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经血象、骨髓象、染色体、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并经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70g/L(符合临床输血指征),需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75例,中位年龄53岁(12-76);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73例(除外AP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6例,多发性骨髓瘤21例。所有患者均在化疗休息期间,检测期间均未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如胸腺五肽、香菇多糖等。分别检测所有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及输注后1月内的淋巴细胞亚群,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同期住院的23例输注红细胞的良性血液病患者做对照,比较输注红细胞对良恶性血液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有无差别。所有良性及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均无发热、溶血反应及过敏现象。结果:1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前与输注后1月内淋巴细胞亚群比较,Th(CD3+CD4+)、Ts(CD3+CD8+)、总T(CD3+)输注红细胞后升高,CD19+输注红细胞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h/Ts、NKT输注红细胞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1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10天为界分为2组。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10天内,外周血的Th(CD3+CD4+)、Ts(CD3+CD8+)、总T(CD3+)较输注红细胞前上升,CD19+下降,与输注红细胞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Th/Ts、NKT与输注红细胞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10-30天内,Ts(CD3+CD8+)较输注红细胞前增加,Th(CD3+CD4+)、Th/Ts较输注红细胞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T(CD3+)、NKT、CD19+较输注红细胞前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44例恶性血液病组与23例良性血液病组输注红细胞前及输注后1月内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二者输注红细胞前Ts(CD3+CD8+)及输注红细胞前后的CD1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良性均高于恶性;而两组输注红细胞前后的Th(CD3+CD4+)、总T(CD3+)、Th/Ts、NKT及输注红细胞后的Ts(CD3+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有影响。输注红细胞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部分起免疫增强作用的细胞升高,起抑制作用的免疫细胞也会升高,随着时间延长,起抑制作用的细胞占优势,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抑制。明确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规律,有利于了解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指导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输血,降低恶性血液病治疗中输血造成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