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与文学地理学建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地理志》是承载中国文学地理思想最丰富的文本之一,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汉书·地理志》进行研究,不仅是《汉书·地理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汉书·地理志〉与文学地理学建构研究》为论题,目的在于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汉书·地理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学地理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文学与地理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规律,为构建文学地理学学科提供实践支持。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首先,从《汉书·地理志》本身的研究来看,可以揭示《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理学价值。以《汉书·地理志》为研究对象对其做文学地理学的观照,是对《汉书·地理志》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有利于为《汉书·地理志》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其次,有利于促使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进一步向完整和完善迈进。对《汉书·地理志》中文学地理思想的关注虽然历来不乏其人,但在系统性归纳、学理性阐释等方面仍有可深入研究之处。本课题有助于《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理学研究走向整体化、系统化。如果以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没有对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的文学地理学个案研究,就不可能获得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完整认识,所以本课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三,对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建构有一定的意义。从理论认识层面看,探讨《汉书·地理志》中所体现的文学与地理之间的互动规律,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文学地理学的建构和成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以往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明确现有研究的可深入之处,论证选题的意义所在,并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性进行简要说明。第二部分对班固其人及其《汉书·地理志》的文本概况做具体的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班固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其文学地理意识,其次从文本内部出发,从时代背景、材料来源、编纂方法三个方面对《汉书·地理志》文本做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汉书·地理志》文学地理观溯源和《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理学价值,首先,通过对《诗经》“十五国风”,《左传》中“季札观乐”之论以及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地域文化思想作清晰地梳理和考察,从而揭示《汉书·地理志》文学地理观的根基所在;其次,通过分析班固对地理与文学之关系的阐释,揭示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学创作的规律,对地理因素在哪些环节、以怎样的方式对作家创作以及文学发展发挥作用等做具体分析,进而揭示《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理学价值,并从《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中提炼出适合于构建文学地理学的部分概念和理论框架。第四部分是从不同角度论述《汉书·地理志》与后世文学地理学之关系以及对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批评传统的重要启示,力图较为清晰地揭示《汉书·地理志》在中国文学地理学长河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汉书·地理志》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提出反思与展望。
其他文献
目前,高校的小提琴教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新媒体优势实现高校小提琴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发现高校小提琴教学存在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模式固化单一、教材体系亟待完善、课程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转变教学的理念,提升教学效率;高校应积极改革创新,优化小提琴教材内容,并科学合
期刊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用户不断增多,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攻击事件也随之而来,且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峻的威胁。网络异常流量检测作为网络安全领域主要的防御技术,对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庞大的网络流量数据,传统的基于数据挖掘、数理统计以及信息论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技术存在误报率高、检测率低等问题。近年来,机器学习被逐渐引入到异
学位
“胡人识宝”的故事是反映西域与大唐互动交流的重要文学作品,该故事内涵丰富,趣味性强。本论文以唐代“胡人识宝”故事为文本,结合唐代的背景文化,重点讨论故事文本的特点以及作家创作这类故事采用的方法。“胡人识宝”故事在唐代繁荣与社会现实有关。故事中的胡人多是胡商,唐代外商政策友好、商业繁荣、交通便利,这吸引了外邦商人的到来,这些外邦商人活跃于大唐的大江南北,其异域的风情文化自然成为小说家关注的对象。且这
学位
“双减”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广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让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如何借着“双减”的政策窗口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更多阅读条件,采取打造书香校园、开展早读午读、创建合作小组等策略,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期刊
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文士共同编撰的《幽明录》一书是南朝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承继了《搜神记》以来形成的“因袭”与“创作”结合的编撰方式,在对一些前源故事进行改编的同时,也为后世的志怪小说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原型。探索这些被继承的故事文本是如何经改编后呈现出新的面貌,使用了怎样的改编方式,以及这些改编背后所隐藏的文学审美与政治、文化背景的变化是极有价值的。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刘义庆的生平与
学位
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就被影视媒体广泛的进行改编,1977年由香港佳艺电视台(简称佳视)首次对其进行了影视改编,自此开启了《鹿鼎记》的影视化改编历程。对《鹿鼎记》的影视改编主要有三个地区,从时间的顺序划分,分别是香港、台湾、大陆地区。目前学界对于《鹿鼎记》的影视改编研究甚少,知网搜索只有寥寥几篇,且并未将《鹿鼎记》电影与电视剧版本相结合进行研究分析,未能系统分析影视作品与原
学位
文学经典的改编,是对经典巨著的重新激活。将经典小说的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是一个通俗化的过程。在改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状况:经典的改编和改编的经典。作为传世的经典名著,《聊斋志异》故事形式不同于四大名著这类故事具有整体性与连贯性的小说。在《聊斋志异》中,仅故事篇目就有近五百篇,篇幅多为短篇小说,每一篇中的故事人物各不相同,对于电视剧改编者有利有弊,利好之处在于如此丰富的故事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弊
学位
俗短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且被他们广泛运用的一种口语性语句。俗短语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面貌,而且反映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本文以河洮岷地区汉语方言俗短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共搜集到河洮岷地区汉语方言俗短语1265条。本文运用调查法和描写法,并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民俗学、文化学相关知识对河洮岷地区汉语方言俗短语的内容、结构、语义、辞格以及俗短语所蕴含的
学位
青藏高原地区当代汉语诗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诗歌自1949年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和大批优秀诗人的不断成长,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和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地理风貌和气候环境丰富多样,雪山、林地、草原、峡谷、绿洲共同构成了瑰丽奇特的风光。这里民族成分多元、不同宗教文化交织衍变,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存场域形成了复杂多元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国
学位
随着民间艺术活动再度兴起,极富地方特色的徐州剪纸艺术也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徐州剪纸艺术具有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其作品内容反映了徐州当地的风俗人情,是徐州“活”的历史。徐州剪纸艺术同时蕴含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追求,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和构图样式使作品拥有了更加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对于同样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装饰性壁画来说,追求充满个性,具有张力的装饰造型是壁画创作的灵魂所在。在传承传统民间美术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