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记》评点研究——以程馀庆《史记集说》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清众多《史记》评点著作中,本人选取《史记集说》作为主要分析论述的对象。《史记集说》是清代学者程馀庆历经十多年艰辛研读的集大成之作,其所录文章参照了《史记评注》、《史记评林》、《史记测议》、《史记论文》等著述,集诸家之言,独具特色,对阅读、研究《史记》很有启发。程馀庆是清代一位非常刻苦、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他对先秦古籍非常了解,尤其是史部书籍。有时他还把《史记》与《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书进行对比评点。他的《史记集说》具有文字校勘精确少误、断句准确而切近原义、集百家之说于一书的注释、品评之语有见识有文采、详备收录集说与眉批等特点,极富学术价值。但是目前对《史记集说》的研究却几乎还是空白,本论文拟以程馀庆《史记集说》为例,对明清《史记》评点进行研究。  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单梳理明清两代对《史记》进行论述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引出程馀庆的《史记集说》。第一部分对明清《史记》评点的写人艺术进行论述。古代传记文学在司马迁手中开始,又在司马迁手中成熟并达到高峰,《史记》巨大的写人成就,明代茅坤诸人已有所认识,但对司马迁写人艺术之研究,惟至有清才得以深入。这部分主要从主宾关系、人物语言、人物心理和人物典型四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明清《史记》评点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史记》乃中国叙事文学之伟大里程碑,在中国叙事史上,司马迁首变先秦以来的叙事角度,第一次以写人为中心,以人带事,为后世叙事文学之发展,为小说、戏曲类叙事文学之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司马迁创立的多种叙事法成为后世学习之典范。但中国叙事学研究却远滞后于叙事行为的实际发展,可喜的是明清评点家笔下,终于出现了探求叙事规则的趋势。《史记集说》结合史文,汇集发明史公叙事笔法,探寻《史记》之叙事成就,主要包括文章“眼目”与“合传法”两块内容。第三部分对明清《史记》评点的其他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史记集说》中的评“太史公曰”和评十表为主要内容。
其他文献
无线测温系统是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到开关柜内的带电接头触点上,在线测量该点温度后,以无线方式将数据上传,集中显示,并实现超温报警.还可与电力自动化系统连接,用户在远端监视
该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宗璞、残雪、余华对卡夫卡的借鉴与创造性叛逆.从平行研究的角度,该文着重分析了王蒙、刘索拉、韩少功等人以及刘震云与卡夫卡创作的可比之处
慧琳音系的语音基础是八、九世纪之交的长安方音.该文利用《慧琳音义》梵汉对音材料讨论慧琳音系的声韵调系统,方法上力图做到对音还原法和反切系联法的有机结合.我们分声母
由于MPEG-2VBR视频码率变化剧烈,不利于信道带宽分配,因此,针对非交互式应用中视频传输延时可以大于帧周期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给定传输时延下的VBR业务平滑算法,算法主要是根
该文用声学语音学方法对陈巴尔虎土语短元音、长元音、复合元音和弱短元音进行声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土语前化元音、非词首音节元音央化现象、长元音音长、复合元音斜率、复合
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要注意监理工作的开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田水利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据,而农田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向科学
目的了解五种常用消毒剂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效果,为实际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实验观察,并与消毒试验指标菌大肠杆菌标准株作平行比
介绍了AXPE1280V视频信号处理器的结构和基于该处理器的应用方案。该方案支持基于视频数据块的并行处理,并提供多种数据格式的接口,从而可以实现多种视频信号处理的要求。 The
母联是母线与母线之间的联络系统.在10KV变配电室中,母联系统的作用是将两个变压器母线连接起来,增加供电可靠性.本文依据公司10KV配电室母联改造实例,分析原母联系统存在的
宁杭高速公路 (江苏境 )沿线跨秦淮河、太湖两大水系 ,区域内有山前区、水库地区、山丘平原混合区、水网地区等多种河流类型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水情复杂。针对区域河流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