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川芪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电图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丹川芪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肌损伤是否具有护作用。观察指标为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和心肌结构的病理学改变以及心电图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本实验为在体动物实验,将选定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丹川芪低剂量组、丹川芪高剂量组以及预适应组共5组。分别给假手术组、灌注组和预适应组生理盐水,丹川芪颗粒低剂量、丹川芪颗粒高剂量分别灌服低、高不同剂量的药物2周后,造模,于左前降支处结扎、再灌注,分别在灌注前后描记大鼠Ⅱ导联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然后称取全部和梗死心
其他文献
背景: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随着人们对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不断认识,并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和联合化疗,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髓外白血病的发生是影响持续缓解和导致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最常采取的预防和治疗髓外白血病的方法是加大化疗剂量和延长化疗疗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
学位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分泌体液因子调控造血;另一方面,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tem cell,HSPC)的各个阶段,BMSC与造血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是通过其表面的粘附分子来实现的,对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起直接支持作用,并且参与HSPC的动
学位
目的建立更加稳定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从创伤后创面愈合、瘢痕形成、瘢痕消退,全过程动态观测其形态学、组织学及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利用有效稳定的兔耳模型,以形态学、瘢痕增生指数、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纤维合成,观测青蒿琥酯对兔耳创面瘢痕增生的抑制效应,为青蒿琥酯在瘢痕防治及药物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①新西兰大白兔8只,体质量(2.5±0.3)kg,兔耳健全,雌雄不拘,在兔耳腹侧中段制作1cm×1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从组织和细胞水平,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 SF)对大鼠移植肝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72只健康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重190~220g,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组(SF组受体在供肝植入门静脉血流恢复后即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SF 1ml/10
学位
目的:观察红景天甙对大鼠HSC-T6细胞株增殖活化、ROCK-ⅠmRNA及TIMP-1mRNA表达的影响并以ROCK-Ⅰ的特异性抑制剂Y-27632作为阳性对照,探讨红景天甙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大鼠HSC-T6细胞,以MTT法观察红景天甙和Y-27632对HSC-T6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红景天甙和Y-27632对HSC-T6细胞表达α-SMA的影响;用I
学位
目的:分离获取高产量、高活性、高纯度的肝星状细胞。方法:用原位循环灌流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鼠的肝星状细胞,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并传代。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为3×107个/鼠,纯度大于97%,存活率大于92%。结论:分离出的大鼠肝星状细胞产量高、活性好、纯度高。目的:研究丹参素对肝星状细胞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素抗肝纤维化
学位
人参是中医学的“补气生血”要药,人参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ginseng, TSPG)是其主要药物成分之一。我室既往的研究已表明: TSPG能够促进红系祖细胞(BFU-E,CFU-E)的增殖与分化,促K562等白血病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但其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在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K56
学位
第一部分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信号传导机制目的:将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为研究对象,体外人工模拟缺氧-复氧环境,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将HK-2细胞根据不同处理分为3组: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
学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借助肾小球MC体外培养技术,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高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血府逐瘀汤干预试验,观察其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健康志愿者7人,年龄、体重均接近,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制备含药血清。正常人血清采自健康志愿者未服药前(前后对照)。实验分为七组,分别为对照组(第A组)、高糖培养组
学位
目的1.通过收集、归纳、分析、统计文献资料尝试建立和解类方证的主证,兼证,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确立治法,总结方药加减变化规律。2.本课题为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创新辨证论治方法体系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之目的。方法1.资料的收集:古代文献资料与现代文献资料相结合,古今医籍中关于该方证的理论及实践探讨;从1955~2006年出版的各种医学期刊杂志中关于该方证的名医医案及临床报道。2.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