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韧性、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现状;分析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军队医院护士心理韧性与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关系,为有效提高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韧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4月~6月间随机抽取湖南省2家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科室为单位整群抽取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67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心理韧性(CD-RISCc)量表调查护士的心理韧性现状、工作内容问卷(JCQ)与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调查护士的职业紧张现状、工作能力指数(WAI)调查表调查护士的工作能力现状,并分析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与工作能力和职业紧张的相关性。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护士的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偏态分布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影响因素探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两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总分在65~119分之间,平均分87.57±9.45分,三个维度中,坚韧平均得分46.70 ± 5.06分,自强26.28±3.72分,乐观14.15±1.95分,坚韧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3.59 ± 0.39分,自强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3.29±0.47分。高心理韧性组117人、中心理韧性组522人、低心理韧性组4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7.2%、76.9%、5.9%。2.不同年龄、生育状况、工龄、职称、人员类别、晚夜班的护士在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学历的护士在坚韧、自强维度得分和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的护士在自强、乐观维度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科室、人员类别、晚夜班频率最终进入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3.工作能力的得分在25~48分之间,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40/6。其中,能力自评得分15.15±1.96分,生理状态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16/4,能力自测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7/3,心理状况得分3.00±0.64分。工作能力优124人、良400人、中152人、差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8.3%、58.9%、22.4%、0.4%。在职业紧张的各维度中,工作要求19.51±2.21分;自主程度32.28±3.41分;社会支持30.47±4.48分;工作付出21.06±3.36分;回报的得分为37.98±3.43分;内在投入20.17±3.11分。其中,工作要求条目均分最高,为3.90±0.44分;内在投入条目均分最低,为336±0.52分。根据工作要求/自主程度(JDC模型)、付出/回报(ERI模型)来评价职业紧张,本调查中高职业紧张、低职业紧张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70.8%/52.6%、29.207/47.4%。4.护士心理韧性与工作能力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2-0.677(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韧性中的乐观维度最终进入工作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护士心理韧性与职业紧张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80~0.651(P<0.01、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职业紧张的自主程度、社会支持2个自变量最终进入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结论:1.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但高心理韧性水平的人数较少。2.军队医院护士心理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室、人员类别及晚夜班频率。3.军队医院护士整体工作能力良好,职业紧张水平偏高。4.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与工作能力高度相关,有效提高护士群体心理韧性水平可更好改善其工作能力;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与心理韧性水平呈负相关,职业紧张得分越高则心理韧性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