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80多年的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依然在城市地理学居中心地位。早期对序列规模律的兴趣已让位给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衡量和解释,以及对政治、经济、历史背景与城镇体系发展的研究。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渗透为该理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如何在经典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城市地理学中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从而更好地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关系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选取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这一崭新的视角,来对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创造出更加适宜于经济发展的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提供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性的思路。
目前,已经取得的大部分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成果是基于针对西方国家和西方经济的考察。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这一案例对现有解释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数据支撑,但由于中国在许多方面的特殊性,故对现有解释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
本文以城市规模分布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鉴了区域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省区为基础单位分区域进行讨论,在现有可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主要运用的工具手段有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城市作用力稳态模型,从而构造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分布-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链型关系模型。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创新以及论文的框架,为接下来的分析做了一个铺垫以及概述;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城市规模分布相关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相关理论、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以及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相关理论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这些理论为接下来的分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数据来源,主要为城市规模衡量的手段、相关人口规模数据的调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的具体描述;
第四章主要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论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城市规模分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这种作用的原因探讨;
第五章主要运用城市作用力稳态模型论述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说明不同条件下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增长具有的不同影响;
第六章为本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分布—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链型关系模型的构建和基于此模型的我国省区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亟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
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在一个区域中,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状态,集中或者分散,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分布区间(针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城市规模分布的状态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在不同城市集聚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成本对于城市规模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内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其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分布—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链型关系模型,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寻求最优的城市规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