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分辨率深度特征联合学习人脸识别算法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tai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身份识别、智能安防、人脸追踪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的人脸识别算法往往只在单一分辨率图片上实现较好识别效果,在图片分辨率降低时效果显著降低。为得到在不同分辨率图片上均能稳定识别的模型,该文在稀疏表示及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三种改进的跨分辨率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针对基于字典学习稀疏表示算法直接将训练样本作为字典原子,未能充分提取训练样本信息的问题,提出跨分辨率字典联合学习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以主成分分析网络(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Network,PCANet)为特征提取网络,分别提取每种分辨率训练数据对应的抽象紧致特征,并对特征降维从而形成抽象空间人脸跨分辨率字典,正则化最小二乘算法计算查询图像在每种类型字典上的稀疏表示系数,最后通过跨分辨率字典和对应的稀疏表示系数对测试样本计算多分辨率重构误差实现分类。其次,针对监控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分辨率较低,与高分辨率图库图像匹配效果差的问题,提出跨分辨率特征空间多分支耦合映射人脸识别算法。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 Net)同时提取高-中-低分辨率训练图像对特征,经过多分支耦合映射网络映射到公共特征空间,使用多分支耦合映射损失函数计算图像特征间距离,实现网络参数优化。最后,针对传统特征提取网络未充分提取跨分辨率图片间共有特征信息的问题,提出跨分辨率特征空间特征联合学习人脸识别算法。采用双三次插值法将不同分辨率图片映射到相同图像空间,通过改进的跨分辨率Sphere Face深度特征提取网络提取高-中-低分辨率图像对特征,引入特征联合学习余弦距离度量损失函数,优化同一分辨率图片类间距离最大化、类内距离最小化并减小跨分辨率特征间差距。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子病历已成为医院诊疗的重要依据,如何对有价值的医学信息进行精确识别已成为研究热点。在进行实体识别时,传统识别方法特征利用相对简单,没有充分挖掘实体相关特征,同时也无法学习到深度双向的全文语义信息。因此该文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深度学习识别算法,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针对实体内部结构信息未被充分挖掘,造成形态层次特征丢失的情况,构建融合字及笔画特征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Lo
近年来,角度传感器在大型工程结构状态检测中广泛应用,而传统的电类和磁类角度传感器存在抗电磁干扰性差、灵敏度较低等缺点,很难实现对角度矢量的准确测量。光纤角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强的复用性以及可用于分布式测量等优点,因此,本文提出研究用于矢量角度测量的光纤传感器。本文在分析总结角度传感器的种类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角度传感器的优缺点,提出基于光纤光栅阵列的角度矢量传感器,并利用其进行
软件漏洞预测技术能辅助软件开发和维护保证软件质量。然而,结构复杂且规模庞大的漏洞源码所生成的抽象语法树表示更加复杂,会使基于树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时出现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导致训练效率降低;多向语句树节点数目不同造成编码问题;此外,单一分类器对多类别的漏洞数据预测不够全面。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针对漏洞源码的数据表示问题,提出一种DFS-AST语句分割算法。采用动态规划方式将大规模抽象
在实际系统中经常存在着由元件故障、环境的变化、参数的改变和子系统的内部关联变化等引起的结构性改变,这些改变可以考虑用Markov跳变系统进行描述。因此,本文在Markov跳变框架下,研究了基于观测器的Markov跳变系统、Semi-Markov跳变系统以及广义Semi-Markov跳变系统的滑模控制问题。首先,针对具有时变时滞和扰动的非线性Markov跳变系统,研究了基于观测器的滑模控制问题。设计
电动化、智能化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Four Wheel Independent Drive Electric Vehicle,FWIDEV)因其四轮独立驱动的机械结构特性,具有响应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等特点,成为了车辆智能化的主要载体,轨迹跟踪控制系统是其实现智能化的必要条件。然而四轮独立驱动增大了控制设计难度,且需要四轮转矩协调分配,再加上车辆本身存在的参数不确定性,
柔性电子技术作为传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可穿戴化、智能化、便携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由于更易集成于柔性设备中而受到广泛关注。柔性传感器现如今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灵敏度问题,提高介电层的介电性能是实现高灵敏度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制备的关键。研究表明微结构化可以增加传感器压缩过程中有效介电常数的改变,复合活性材料可以提高介电层的介电常数,因此对介电层的微结构化处理和复合活性材料成为当前柔性传感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渐加深,老年人的居家服务问题也变得愈加严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促使着机器人向愈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用机器人来服务老年人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为了让机器人可以执行人类的指令,必须先让其理解指令的内容,因此研究如何将自然语言指令解析为机器人可执行的机器指令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家庭环境为背景,将自然语
冷轧板在线检测装置是金属轧制加工生产中的关键设备,板形应力分布的实时检测是保证金属板材生产质量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冷轧板形检测的技术基本采取辊体内预埋电子式传感器,如压磁式、压电式、压应力式等方案。电子式方案具有成熟、成本低的优点,但电子式方案也存在一些走线复杂、受工业环境中电磁干扰的问题。研究新型的冷轧板形检测技术是我国钢铁生产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在阅读大量专业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实际工业系统日趋复杂化,并且对控制系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极具代表性的P型下三角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这类系统对实际工业系统的刻画更加精确,更能体现实际工业系统的本质特征,因此,这类系统的控制设计问题往往是控制理论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采用反步设计法,基于随机系统Lyapunov稳定性理论,研究了P型下三角随机非线性
本文提出了一个以腔量子电动力学(QED)技术为基础的量子信息的多方秘密共享方案,量子通道用的是三原子最大纠缠GHZ(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态。本文首先考虑了量子信息在三方和四方之间的秘密共享,并将方案推广到了多方情况。该方案不受腔的衰减和热场的影响,并考虑了几种可能偷听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