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谐振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微型电网的的逐渐发展,大量并网变流器接入到主动配电网中,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负载接入到配电网中。由于变流器和非线性负载的阻抗特性随频率变化而变化,外特性非常复杂,在频率改变过程中,系统的特性难以确定,使主动配电网的谐振现象更加复杂,并使主动配电网系统谐振的分析变得困难。本文以主动配电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树形拓扑系统区域阻抗模型,并对系统的谐振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将主动配电网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以变压器为主的电网阻抗模型、输电线路模型、负载模型和并网变流器模型。针对逆变器部分建模,本文选择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采用网侧电流、电容电流双闭环反馈,在准比例谐振控制策略(QPR)下,建立了三相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树形拓扑主动配电网的三节点和四节点阻抗模型。针对三节点和四节点主动配电网模型,本文使用以回路阻抗矩阵为核心的模态法分析系统的串联谐振问题,针对系统的并联谐振分析,则采用以节点导纳矩阵为核心的模态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回路阻抗矩阵和节点导纳矩阵做特征值分解,分别得到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各次模态导纳与模态阻抗的频率分布,通过模态导纳和模态阻抗取得极大值与否判断系统谐振的频率,并根据谐振频率所在的模态值,判断出系统易激励和易观测谐振的位置,并对四节点模型结论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得到了串联和并联谐振的关系。在以矩阵分析为核心的模态法分析得到系统的谐振频率后,基于灵敏度分析理论,对四节点主动配电网系统模型分别进行并联和串联谐振灵敏度分析,求得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发生时系统各元件的灵敏度值,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灵敏度法分析元件参与情况的正确性,确定了系统的谐振中心。对于主动配电网系统的谐振抑制问题,本文研究了R-APF型有源阻尼谐振抑制单元,在四节点模型上从系统的角度对并联谐振进行抑制分析,并通过模态法对抑制方法有效性进行了理论验证。通过在仿真模型上对比易激励位置与非易激励位置在谐振抑制单元下抑制效果,验证模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组建了含两台逆变器的三节点主动配电网实验平台,对模态法分析主动配电网系统谐振特性的正确性进行了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短期负荷预测是能量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部门的重要日常工作。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关系到电力网的经济调度运行,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己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网络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伏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通信基础的协议,承载着网络中通信的所有数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道路的加快,引起了对交通量需求的迅猛增长,城市的交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交通引发的各种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安防医疗、深海打捞、太空探索、矿产勘探、军事侦察等领域。对于智能移动机器人来说,自主导航是一个最基本的
径流预报和水电站优化调度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可靠的径流预报是充分利用水资源、真正实现水库优化运行、发挥电站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和重要环节;水电站调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宽带网接入以及无线网络逐渐成为网络技术的热点。但是在接入认证方面,被广泛运用的PPPoE认证有其自身的缺陷。IEEE802.1委员会提出的802.1x协议,用于基于以太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将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具有拓扑结构和分析功能的空间数据库。研究适合于电力系统,特别是配电网络的GIS系统及其数据组织方法对于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电网管理的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通常针对输电网络的拓扑分析算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配电网络,必须结合配电网自身的特点对算法进行改进。同时,配电拓扑分析的讨论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力工业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已成大势所趋。电力市场建立后,公平竞争成为电力市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原则。在输电开放的市场框架下,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将输电损耗在输电用户(电能的生产方和使用方)中分摊,即网损分摊问题。现在存在很多解决网损分摊的方案。其中电流叠加法和灵敏度法最为常见。电流叠加法是将所有用户以其功率或电流形式体现在系统损耗或支路损耗表达式中,以此确定损耗分摊份
人工鱼群算法具备对初值和参数选择不敏感、鲁棒性强、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并且具有并行处理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但也存在后期收敛速度慢,搜索精度不高,在多峰问题寻优时难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