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内隐记忆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涉及到社会学、行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内隐记忆问题。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很少有人研究特殊教育和体育运动领域的内隐认知问题。殊不知内隐记忆现象广泛存在于特殊教育和体育领域,如记忆错觉、纯接触效应、行为遗漏、习惯动作等内隐记忆现象,都可在这两个领域找到“蛛丝马迹”。若能在残疾人体育领域研究内隐认知问题,将有助于全纳性教育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残疾人的康复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论文主要研究视障人群的动作内隐认知问题。 在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动作记忆实验研究的进展情况,然后详细阐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实验技术、特点和应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论文的总体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实验部分,也是本论文的重头戏。作者从实验的角度对视障人群的动作内隐认知进行了平行或递进性的探讨。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动作内隐记忆,即编码方式与动作外显记忆,编码方式与动作内隐记忆,焦虑与动作内隐记忆,运动负荷与动作内隐记忆,动作内隐记忆的感觉道效应。第三部分主要涉及动作内隐学习,即内隐学习的特点、协同效应、冲突现象。实验的主要结果表明:(1)视障人群由于视觉的缺陷,改变了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也改变了信息加工的方式,感官的缺陷和补偿作用同时存在于视障人群身上。如视障运动员和盲生的表象编码和动觉编码相对较好,且优于明眼运动员和明眼学生;视障运动员的动作内隐和外显记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编码方式的影响,而视障学生的动作内隐记忆则不受影响;(2)动作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存在功能上的独立性。如动作内隐记忆存在感觉道效应,而动作外显记忆不存在;焦虑和负荷对动作内隐和外显记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动作内隐记忆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3)动作内隐与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微弱的协同效应,二者在转换的过渡期,学习效率降低,尤其是从动作内隐学习转为外显学习;(4)内隐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铁板一块,也具有可塑性。当动作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内容发生冲突时,外显学习会干扰内隐学习。 第四部分,作者主要讨论了实验部分的结果、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几条有启发性的结论,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展望了研究的前景。 本实验的特色可概括以下几个方面:(l)首次从记忆实验研究的文献中,剥离出动作记忆实验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为运动心理学或认知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提供史证资料;(2)借助加工分离程序和人工语法范式,结合视障人群的生理特点,自行研制非言语实验材料,率先探讨了残疾人体育领域的内隐认知问题,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点:(3)采取会聚操作的实验设计,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协同效应和冲突现象,为残疾人的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上的指导。 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l)教练员或体育教师要依据视障运动员和学生的认知加工特点,安排体育教学手段或干预措施:(2)教练员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同时考虑动作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3)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尽量采用外显学习方式,在熟练和自动化阶段,尽量采用内隐学习方式,其学习效率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