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加载下桩体加固不同密实度土的液化特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土液化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几年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地震时的土体液化造成的损失巨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碎石桩消除液化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复合桩加固液化土地基的研究也已经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但是碎石桩钢管桩复合加固液化土受密实度和上部荷载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因此探究不同密实度和上部荷载对液化土体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393)“地震波作用下非饱和土中PHC管桩水平振动机理研究”,主要开展碎石桩、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对角布置、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对面布置三种加固液化土模型在不同密实度和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密实度为1.6 g·cmˉ3和1.7 g·cmˉ3,上部荷载为6kg和9kg。收集孔隙水压力、土层加速度、土层土压力三种数据绘制曲线,归纳总结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三种加固模型,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变化均随振动缓慢增加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平静直到结束,但峰值不同,其中碎石桩加固模型和碎石桩与钢管桩对角布置复合加固模型各组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大,而碎石桩与钢管桩对面布置复合加固模型各组孔隙水压力比较接近。(2)不同加固模型的加速度变化表明,碎石桩模型和复合桩对角布置模型均在埋深24cm处达到最大值,相反复合桩对面布置模型在埋深24cm处为最小值,说明碎石桩模型和复合桩对角布置模型的桩体中部截断的可能性较大,此处抗液化效果不好;相比复合桩对面布置的桩体整体加速度较小,桩体正常发挥抗液化作用,抗液化效果较好。(3)不同加固模型的土压力变化表明,三种模型的土压力均在埋深24cm处达到最小值,土压力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复合桩对角布置模型、碎石桩模型、复合桩对面布置模型,说明三种模型中桩体中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液化现象,桩体中部可能不同程度的失去抗液化作用,其中,复合桩对面布置模型的加固效果土压力最大,相比其它加固模式抗液化效果良好。综上,碎石桩与钢管柱复合对面布置加固液化土模型是比较好的抗液化模型;加固液化土模型中的桩体中部位置是受力薄弱部位,三种桩型中部不同程度的失去抗液化作用;密实度和上部荷载对液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采用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对面布置加固液化土,会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Cu2+、Cr6+污染重塑黄土的抗剪强度和渗透性两个主要的力学性能,试验主要包括直剪试验和渗透试验两部分,在试验过程中结合了电阻率方法对试验进行了分析。分别
目前对生态护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护坡的定义、生态护坡植物种植对水质的净化,而对于如何合理的选择生态护坡材料及生态护坡材料与河流水质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鲜有研究。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连梁在剪力墙结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各类有联肢墙的建筑结构中重要的耗能构件,是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
本文通过不同荷载水平条件下的蠕变试验对两种不同型号的聚丙烯(PP)双向土工格栅进行蠕变特性研究,在蠕变试验结束后完全卸载并对格栅试样的收缩情况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岩体工程的利用日益增加,地下开发也不断走向深部,重大岩体工程事故常有发生,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工程中岩体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岩体的强
空间钢结构由于具有刚度大、自重轻、受力合理、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当中。网架结构作为空间钢结构中采用量最多的一种,成为了大跨度建筑屋盖的主要结
2008年四川地震表明:在中国的城乡地区,砌体结构是地震中最易受损的结构形式。可以发现,砌体结构的破坏是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发展
地震工程的研究手段主要包括:震害调查、强震观测、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由于大地震本身较少,同时造成严重震害并且获得强震动记录的大地震就更少,一般的研究就更多的集中在利用模
折线先张预应力梁是我国近年来开始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梁。这种预应力梁既克服了后张预应力梁孔道灌浆不密实的缺点,又使预应力筋的折线形状与荷载弯矩
以山西省黄土崩塌灾害为例,通过对山西省临汾、吕梁、长治、忻州四市的灾害频发区的黄土地质灾害点的实地调查和所收集资料的分析得出:一、山西省境内地质环境复杂,黄土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