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山莨菪碱对CT小肠造影检查的影响。2.探讨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A组:选择患者40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人,实验组肌注山莨菪碱低张肠道,对照组不应用山莨菪碱,为空白对照;对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肠腔宽度、肠壁厚度及双期增强肠壁CT值进行测量,应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对肠腔充盈程度进行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U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进行CTE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患者,共32例,其中包括恶性肿瘤19例(淋巴瘤10例、腺癌9例),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3例(间质瘤9例、血管瘤1例、异位胰腺2例及炎性假瘤1例)。分别测量恶性肿瘤、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肿瘤长径、肠腔残留率及三期CT值,对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进行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比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全部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比较,另一部分为剔除淋巴瘤后的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比较。均应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结果显示,十二指肠实验组与对照组肠腔宽度、肠腔充盈度评分及增强动脉期肠壁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7,P=0.015;P<0.05);空肠实验组与对照组肠腔充盈度评分及增强动脉期肠壁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P<0.05);回肠实验组与对照组肠腔充盈度评分及增强动脉期肠壁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3;P<0.05)。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116,P=0.818;P>0.05);静脉期肠壁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5,P=0.358,P=0.13;P>0.05)。B组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中淋巴瘤与腺癌肿瘤长径及肠腔残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5);动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4;P<0.05);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P>0.05)。在全部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比较中,肿瘤长径、肠腔残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9;P<0.05);平扫及动、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0,P=0.016;P<0.05)。剔除淋巴瘤后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肠腔残留率、平扫CT值、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5,P=0.642,P=0.218,P=0.0.79,P=0.235;P>0.05)。结论:1.应用山莨菪碱的CTE图像质量优于不应用山莨菪碱。2.CTE能充分显示病变特征,依据肿瘤长径、肠腔残留率及肿瘤三期CT值的差异,可以为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