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占卜与基督教预言的比较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5w56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第一章是对苯教占卜的介绍和研究,一共分为三节。第一节讨论了苯教的定义和苯教占卜的定义,再以藏民的婚嫁礼俗、丧葬仪式、遗失东西和疾病医治为例说明了苯教占卜与藏民的关系。第二节是对占卜术的研究。根据现有的文献和资料,苯教占卜有线卜、骨卜、鸟卜、鼓卜、箭卜、骰子卜、牌卜、石卜、镜卜、梦卜等诸多种类,本文将其划分为使用卜具和不使用卜具两大类并分别进行阐述。第三节探讨了苯教占卜的历史发展,将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原始苯教时期的占卜,在这个部分也阐述了占卜产生的历史条件;其次是雍仲苯教时期的占卜,内中还介绍了雍仲苯教的创始人——辛饶米沃和他的“九乘教导”中与占卜相关的“恰辛乘”;接下来是吐蕃时期的占卜。本文将这一时期分为“天赤七王”时期、止贡赞普时期、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期以及朗达玛时期四个阶段。最后是苯教占卜的现状,主要探讨了其与藏传佛教和汉文化的关系。第二章是对基督教预言的研究。第一节是概述,首先从词源和功能两个方面对预言一词进行了解释,然后介绍了《旧约圣经》中预言的先决条件和预言的内容,接着阐述了《新约圣经》中预言是一种恩赐,并将作为先知职任的预言与作为恩赐的预言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节是旧约预言与新约预言的关系,主要围绕新旧约的先知,新旧约预言的内容和准确度,以及旧约预言在新约中的应验三个主题阐述。第三节是基督教预言的历史发展。本文先介绍了对基督教预言的两种看法:“终断论”和“持续论”,并以“持续论”为基础,介绍了基督教预言在历史上的四个阶段——孟他努运动、五旬节运动、恩赐主义运动、预言性运动。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从四个角度将苯教占卜和基督教预言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考察了两者的功能和求问对象,苯教占卜和基督教预言在功能上都有求问将来之事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的神观和对吉凶的理解是迥异的;其次比较了占卜和预言的过程和方式,这个部分举例描述了苯教占卜和基督教预言的实施过程,阐述了两个重妻概念——“巫术”与“恩赐”,并分析说明了占卜与巫术关系密切,预言是恩赐,随后还针对两者相似的表现形式——梦和异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第三个比较的角度是占卜师与预言者。本节先论述了占卜师和预言者与神的关系,然后分阶段介绍了占卜师与预言者在各自信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紧接着论述了两者的身份要求和各自的训练方法;最后比较了求卜者和领受预言者,从他们各自的求问、动机和反应实践两方面着手,反映了两种宗教体系中信徒的不同态度。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人们不断地在寻找解决现代"霍布斯问题"的良策。多元主义条件下如何达成共识?现代民主是否可能?政府系统如何获得民众支持从而发挥其整合社会的功能。这些也都是当下国内外许多学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他们或者从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共领域"中去思考,或者从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及其组织形式"民主政治"去研究。本文试图把公共领域与民主政治结合起来,以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视点,探讨民主概念的新内涵,寻
学位
苏州工业园区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两个方面(经济开发区的演进和城市新区的演进)的结合中产生出来的城市新区。其形成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着文化和美学营造,既显示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城市文化,又显示出了一种城市美学的新貌。苏州工业园区对于中国的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和美学方面,具有较好的借览鉴意义。  城市的研究正在走向综合性的文化研究,而美学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学的发展在新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城市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竞争。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叫响世界的品牌产品,更需要知名度美誉度并存的品牌城市。城市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其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集结起来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然而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问题的出现,城市品牌影响力不强、辨识度欠缺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
新世纪新阶段,党、国家和军队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需要全面走向世界,世界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搞好军事对外宣传工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其特有的多样化、平民化、普泛化等特点,既给传统的外宣模式和外宣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对进一步提高外宣能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正确把握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全面梳理
学位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度,家庭是人类伦理道德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家庭伦理在社会伦理关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传统儒家文化把修身齐家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曾国藩是清王朝的名儒重臣,深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其短短62年的人生中,修家书、写日记千余件,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兄弟子侄的教导、劝勉、关爱,使曾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得以传承,使其后辈子侄得以成名、成才和成功,绵延几代而不绝。而他的家书、家训中蕴含着丰
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1947-)是当代法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社会建构论者、爱丁堡学派早期核心人物和巴黎学派领军人物。  如今,拉图尔是法国社会学领域创新研究中心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和哈佛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在索卡尔事件之前就是社会建构主义的重要支脉,甚至被称为温和的社会建构主义(与塞蒂娜等人的激进社会建构主义要比较)。在“索卡尔事件”(1996年)之后,拉图尔、卡龙等人更加坚决
学位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他以兼容并蓄的思考方式,反思了科技的意识形态问题,以交往理性为逻辑主线,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科技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体系。哈贝马斯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包括马克斯·韦伯、卢卡奇、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理论,对意识形态理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合理化理论和工具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本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对哈贝马斯科
原子的坚实性是指不可分性。不可分性是原子与时间的共同点。原子在直线下落运动时失去了自己的个别性。纯粹个别性的概念是“每一个定在总是为另一个定在所否定。”纯粹个别性突出否定的过程。抽象的个别性的概念是对他物的一切关系的独立和否定。抽象的个别性突出对局限性的定在的抽象。原子的排斥运动体现出对立统一规律。原子的特质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原子进入抽象的个别性时,原子是作为始基的原子,它没有特质。时间与原子的概
在平等意味着社会正义的时代背景里,迈克尔·沃尔泽是西方政治哲学领域里明确提出自己平等理论的思想家。他以多元主义的复合平等理论批评了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思想,认为平等不是遏制差异,而是承认特殊性,承认社会中多元化的不平等的存在。正义原则本身在形式上就是多元的,社会不同善应当基于不同的理由、依据不同的程序、通过不同的机构来分配,所有这些不同都来自社会诸善本身的不同理解。沃尔泽用以批评简单平等的复
学位
王国维与宗白华在中国美学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往对二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年谱、传记、美学思想、文学批评等领域。而本文借鉴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以求得对当下现实人生的指引为目的,通过对比二人的人生经历和治学经历,还原王国维与宗白华美学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明晰二者的美学思想来源异同,来探索其艺术(审美)人生观和美学研究观点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借前辈学者的人格魅力来慰藉人生并在审美过程中体味生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