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莲合剂治疗肺脾气虚型晚期NSCLC临床观察及黄芪甲苷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芪莲合剂治疗肺脾气虚型IIIB或IV期非小细胞肺癌(No-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探究芪莲合剂中主要作用成分之一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IV)对人A549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黄芪甲苷推向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脾气虚型晚期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芪莲合剂(Qilian Mixture,QLM)联合含铂化疗方案4周期(每21天为一个周期)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分别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百分法);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9,MMP-9);复查胸部强化CT评价治疗后实体瘤目标病灶近期疗效;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细胞实验:选用人A549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合适条件下对细胞进行一般培养后进行细胞实验。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探索黄芪甲苷合适作用浓度;随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G)、黄芪甲苷低剂量组(Astragaloside Low Dose Group,AS-L)、黄芪甲苷中剂量组(Astragaloside Middle Dose Group,AS-M)、黄芪甲苷高剂量组(Astragaloside High Dose Group,AS-H),各组分别应用黄芪甲苷浓度为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培养基进行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不同剂量与不同作用时间下黄芪甲苷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
  结果:1.临床研究显示:经4个周期治疗后,8名患者剔除本研究(实验组5例,对照组3例);两组患者(实验组30人,对照组32人)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经治疗后,实验组在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少气、神疲乏力、腹泻便溏、自汗单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提高患者KP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于实体瘤疗效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降低血清VEGF、MMP-2、MMP-9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可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P<0.05)。
  2.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芪莲合剂主要作用成分之一的黄芪甲苷可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且与作用时间、浓度呈正相关;划痕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可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克隆,且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凋亡实验显示黄芪甲苷可促进A549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芪莲合剂联合含铂化疗方案,可有效改善肺脾气虚型晚期NSCLC癌患者的部分症状及指征,减轻化疗副作用。联合治疗虽在缩小肿瘤体积方面与传统化疗差异不大,但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化疗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芪莲合剂的主要作用成分之一黄芪甲苷,具有抑制人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克隆、迁移,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水平。比较通脉逐瘀颗粒对气滞血瘀型UA患者干预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TMAO水平的变化,分析与TMAO变化密切相关的菌群,探讨通脉逐瘀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筛选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心血
目的:研究导师自拟经验方“祛风化痰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祛风化痰汤。治疗时间为2周,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结果。  成果:观察组在中医证候改善、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改善
目的:  1.通过对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防治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2.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探究加味十全大补汤防治气血亏虚型Ⅱ~Ⅳ期肺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益气养血法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机理。  方法:  1.系统评价  依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
目的:观察头风宁汤治疗风痰上扰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偏头痛以“风”、“痰”为主要致病因素,内在多有血虚不足为根本的发病机理,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及方药,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及有效的临床证据。  方法:筛选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头风宁汤200mL,每日2次,每日一剂。对照组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口服,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导师经验,观察温肝化痰通络法治疗肝阳不足,痰瘀滞络证型的中风病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温肝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加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时分别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探讨健脾消渴方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自噬的影响。  方法:一.临床观察: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证属湿热困脾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消渴方,两组治疗8周。观察各组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四项(TC、TG、LDL-C、HDL
学位
目的:在中医理论温通先天与后天之气、治病求本指导下,运用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合理诠释以治病求本为指导思想运用经方合方治疗疾病的科学内涵。  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病房及导师门诊患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患者,将选定的60例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汤加减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寐患者的中医证型、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对不寐的辨证和预防提供思路;并分析导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为中医治疗不寐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导师李春红主任门诊的不寐患者193例,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中药处方录入Excel表格。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将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SPSS Mo
学位
目的:观察双心解郁方治疗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双心疾病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本研究选择60例伴随焦虑抑郁状态的心衰患者,其证型为心肾阳虚证,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双心解郁方,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黛力新。两组疗程均为4周。及时记录治疗前后的心衰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GAD-7、PHQ-9、SSS、血浆NT-proBNP、L
目的:探讨健脾化浊饮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浊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治疗NASH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脾虚浊阻型NAS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脾化浊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体质指数(BMI)、血清肝酶、血脂、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