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复合材料集料-浆体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t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在水泥基复合材料集料与浆体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相关问题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将能够模拟粒子动态混合过程的SPACE系统与能够模拟水泥水化过程的HYMOSTRUC系统相结合,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水化前集料与浆体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以往关于集料与浆体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研究都是水化以后的,水化前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研究仍是空白,然而初始界面过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对我们深入了解影响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因素是有益的.作者借助具有动态混合算法的SPACE系统,生成了含界面过渡区的初始结构.从胶凝材料的细度、粒径范围、最大粒径、浆体的水胶比以及集料间距几个角度研究了初始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变化.二、水化过程中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演化作者借助于HYMOSTRUC系统在水泥模拟上的优势,将SPACE系统生成的结构输入到HYMOSTRUC系统中来,分三部分研究了各因素对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以及含界面过渡区浆体微观结构随水化过程的演化情况.第一部分讨论了在特定水胶比条件下,浆体微观结构随水化程度的演化.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在极限水化程度下水胶比对含界面过渡区浆体微观结构的影响.第三部分从孔隙率、孔结构的连通性以及孔隙沿集料表面的分布三个方面讨论了集料间距对其间水化浆体微观结构的影响.三、截面分析法对界面过渡区的放大作用.四、混凝土中最邻近集料表面间距分布及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的体积.作者借助SPACE系统的优势,以Fuller分布为基础,研究了集料粒径分布范围(1~15mm、1~20mm、1~32mm)、集料体积率(Vagg=60%,65%,70%)对模型混凝土中邻近集料表面间距分布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土层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是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土体非线性粘弹性模型或由经典塑性模型进行修改、推广后的本构模型,在复杂动荷载
高水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原料价格低廉,性能较优,具有充填体含水率高、速凝早强、密实性好和可泵性好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特点、力学性能和应
本文采用线性渐进叠加的假设和虚拟裂缝模型来研究裂纹的扩展.通过对跨中含裂纹截面上应力的分析,并应用平截面假定,得到了外荷载P和有效裂纹长度a、初始裂纹尖端位置的裂缝
智能结构是一种仿生结构体系,它集主结构、传感器、控制器及驱动器于一体,具有结构健康自诊断、自监控、环境自适应以及损伤自愈合自修复的生命特征及智能功能,在危险发生时
GTN (Gurson-Tvergaard-Needleman)损伤模型能从细观层面形象地模拟钢材韧性破坏过程。然而,该模型是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提出的,无法描述钢材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包辛格效
在目前国内矩形平面的大跨度建筑物中,管桁架和张弦梁结构由于其经济性、适用性而应用日益广泛,追于工程应用的客观需要,国内许多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对这两类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
我国目前约有50多亿平方米的已建房屋,其中约一半需要维修和结构改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巨大推动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技术在工程实践领域发展很快。目前加固钢筋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
本文进行了砌体和砂浆强度的试验研究和现场实测,现场实测选用贯入法、原位轴压法和原位双剪法。对比了砌体标准抗压强度与现场实测抗压强度、砌体标准抗剪强度和现场实测抗剪
学位
本文对密肋复合墙体损伤机理及恢复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工作如下: 1、通过对1 3榀密肋复合墙体在竖向荷载及低周反复加载与水平单调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模型墙体的破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