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的模糊性及其顺应性分析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我们发现在对模糊语的语用研究中,人们大多是用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或Wilson的关联原则来分析模糊语.就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从Verschueren的顺应论角度来研究模糊语的还很少,基于这一理论来研究新闻模糊语的则更少.本文旨在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对新闻中的模糊语产生的根源和功能进行尝试性分析.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模糊性和模糊语研究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主要借助于张乔的研究)对一些相关概念作了解释.另外,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首要要求是准确性,那么,这一要求是否允许模糊语言的存在呢?通过对一些来自不同新闻机构的关于不同主题(科学、经济、体育等)的新闻报道的调查,可以看出新闻模糊语的广泛存在.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人们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 Verschueren的顺应论可以较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当我们使用语言的时候,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做出语言选择.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是顺应论的核心思想.在Verschueren看来,语言的选择是在顺应包括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在内的交际语境.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得出新闻模糊语的使用是选择的结果,它顺应了新闻记者和读者(包括编辑)的心理世界,像社会规约这样的社交世界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另外,作者还指出,使用新闻模糊语具有增强新闻的可信度、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保护新闻媒体、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避免一些负面影响等功能.通过这种探讨,作者认为Verschueren的顺应论对于新闻模糊语这一语言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它为我们对一些语言的使用进行语用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把顺应论看成是一把万能钥匙,以解释任何语言使用的话,就未免有过度使用之嫌了.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文学本质主义的思想倾向。1960年代的文论教材做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1980、1990年代的文论教材以审美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置
师范院校是女生高密集区,研究80后女大学生的名字特色对于了解学生家长的民俗价值取向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以汉族取名的风俗习惯为参照,以四川某高校为例,对该校80后女生名
现场钻井液对钻具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腐蚀速率达到 1mm/a以上。缓蚀剂CT2 - 1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钻井液抗氧缓蚀剂 ,与现场钻井液配伍性好 ,可将钻具腐蚀速率控制在 0 .3mm/
低水烃比工艺是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节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采用共沸节能流程,降低水烃比对乙苯脱氢反应的平衡不利。采用低水比工艺时,还对加热炉能力、脱氢混合器的温度
集邮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人文魅力,是构建先进文化的有机载体.把集邮文化融入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大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其计量的准确与否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介绍了几种天然气流量计的优缺点 ,在不同应用场合下流量计的选型 ,以及当前天然气计量的发展趋势
文章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和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两人关于"事实"与"理论"的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艺术教育越来越显示其它教育课程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由于音乐可以不加假任何外力,将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明显直观、灵活多
期刊
<正> 杨继洲,字济时,祖籍三衡(今浙江省衡县六都),明嘉靖万历间(约公元1522-1620年)针灸家。据《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王国光叙称,他“幼业举子,博学绩文”,“祖父官太医,授有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振兴中华老字号,关键是复兴其品牌文化。文章介绍了中华老字号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华老字号品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