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2011年1、4、7、10四个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个季节,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分粒径采集了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样品,研究了气溶胶颗粒物污染特征、细粒子酸度及其与乙二酸和相关离子的关联、有机碳和元素碳组成及粒径分布特征、主要污染源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组成特征以及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细粒子和粗粒子浓度水平超过我国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浓度限值,颗粒物污染严重;PM21和PM2.1-10呈现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春季>秋季>夏季;(2)结合气溶胶细粒子酸度和乙二酸以及相关离子关系表明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细粒子主要呈现酸性,颗粒物中的盐类增加可以有效降低气溶胶酸度并增加颗粒物对降水酸化的缓冲能力,有效遏制酸雨形成;(3)南京市气溶胶PM21中OC、EC浓度南师低于南化,郊区工业区碳质污染更加严重;南师和南化无论OC还是EC,均在冬春季达到最大值,同时OC、EC均在夏季达到最低;两地细粒子中SOC所占比例均在夏季达到了峰值;两地OC、EC在<0.43μm粒径段中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含碳物质主要集中在细粒径段;基于OC与EC粒径对数分布、OC/EC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南京地区大气细粒子中OC、EC主要来自尾气排放和燃煤,而粗粒子中OC、EC除与尾气排放及燃煤源有关外,还与生物质燃烧及烹调排放关联;(4)利用δ13C作为气溶胶中碳质的特征化学指纹,结合不同污染源δ13C组成特征,南京市区气溶胶细粒子中碳质主要源于汽油车尾气排放,郊区工业区细粒子中碳质主要源于尾气和工业排放;冬春季还与燃煤排放、C3和C4植物燃烧排放及地质源排放等来源有关;后向轨迹模型显示南京地区冬春两季气溶胶中碳质主要来自本地排放和远距离输送,而夏秋两季气溶胶中碳质以本地排放源贡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