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预处理对304不锈钢等离子渗氮的影响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304奥氏体不锈钢,它因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众多行业当中。然而,奥氏体不锈钢自身的硬度低和耐磨性差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强化工艺,目前使用较为有效的是等离子渗氮处理。但是等离子渗氮存在高温致使耐腐蚀性降低的问题,由于较高温度时基体中的Cr元素会析出与N结合生成化合物,Cr含量减少导致腐蚀性下降。只有在低温(450℃以下)条件下,才可以在材料表面生成硬度高和耐腐蚀性好的S相单相硬化层。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渗氮温度较低,得到的渗层很薄,并且硬度梯度较大。表面纳米化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晶粒得到细化后,兼具活性大和晶界体积分数大的优点,对于低温等离子渗氮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表面预处理和等离子渗氮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分析了表面预处理对于304奥氏体不锈钢等离子渗氮的影响。表面预处理是基于表面纳米化的理论基础,通过塑性变形的方式使材料表面晶粒得到有效细化,细化后的表层组织对于等离子渗氮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低温等离子渗氮,能够获得在常规离子渗氮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论文中使用表面喷丸和机械研磨(SMAT)两种方式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预处理,采用金相显微分析、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两种处理方式对不锈钢的变形程度,最终确定出表面喷完20min和SMAT处理30mmin是对奥氏体不锈钢表层细化最优的处理工艺。将表面预处理效果最好的两组试样进行低温离子渗氮和常规离子渗氮试验,采用形貌观察、物相分析、成分分析等检测分析手段对渗氮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显微硬度测试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等对渗氮层的性能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系统研究了表面预处理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等离子渗氮渗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对试样渗层截面的金相观察分析中,明显看到经过表面预处理的试样渗氮后表面渗层比未经处理的要厚,在520℃温度下6h后,试样表层获得了约为72μm渗层,而未经预处理的试样约为30μm,另外在低温短时(350-C和2h)的等离子渗氮试验当中,未经预处理的试样几乎没有出现渗层,而另两组试样均获得了一定厚度的渗层。在对渗层性能检测试验当中,经过表面预处理的试样渗氮后表层的显微硬度要高于未经处理的试样,其中在经过420℃,渗氮6h后的试样表层硬度达到1337HV0.05,未经预处理的试样为1169HV0.05。将渗氮后的试样置于3.5wt%的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预处理的试样阳极极化曲线中自腐蚀电位要高于未处理试样,说明其耐腐蚀性能更好。论文通过以上试验结果的分析,最终得出,表面喷丸处理20min和SMAT处理30min对于304奥氏体不锈钢等离子渗氮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够获得一层硬度高、耐蚀性能优、厚度较大的渗层。
其他文献
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发电机、电动机、小型变压器和镇流器的铁芯。无取向硅钢的主要性能指标为磁感和铁损。本文针对高效电机用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和超低铁损6.5%Si无取向硅钢展
目的调查驻京某部机关干部体质量指数(BMI)现况,并分析部分代谢性疾病指标与超重或肥胖的相关性,为该人群心血管疾病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2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心的,而儒家思想自先秦始就注重个人层面的修身,后再演化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在世界
<正>引言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大众媒介,网络媒体的影响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层面,其中甚至包括决策这一长期
动态目标跟踪测量是国内外测试技术领域重点研究的前沿方向,它主要应用于军事、航天、交通等领域,特别在军事、航天领域首先发展,并取得了相当成功。相比之下,从总体上讲国内在这
本文论述了国际条约中保留制度的意义和历史发展,说明从传统的保留制度演变到现行制度的过程,并从这一演变过程探讨国际法的形式渊源和实质渊源。
近来我国电视荧屏上涌现出许多引进国外版权的真人秀节目,有些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有些却收视惨淡。如何将国外原版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成为在中国叫好又叫座的节目成为
正确使用高密度各种自动化仪器,除严格按程序操作外,还必须注意日常维护与保养,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本文简要介绍了我们使用SynchronCX4自动化分析仪的维护
时效成形技术作为整体壁板的重要成形方法,在航空航天器件及大飞机整体壁板制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完善时效成形工艺研究,有效预测时效成形后试件的回弹规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
《延边调查实录》是作者沈茹秋先生于1928年在北平法政大学(作者入学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第三学院)读书期间撰写的。1928年暑假,沈茹秋先生携妻从北平法政大学返回久别的老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