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制作与力学测试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8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生扑翼飞行以其优越的机动性和气动效率,已成为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新驱动模式。目前已有仿生扑翼飞行器研制成功的案例,但相关论文大多从结构或气动等局部视角入手,对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制作缺乏系统性指导。本论文从扑翼飞行器的仿生原型即自然界的飞行生物入手,以仿生学原理制定扑翼飞行器的总体设计目标,把系统划分为驱动与传动模块、扑动翼模块、中控模块;对各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并对多模块进行整合研究,力求展现仿生扑翼飞行器设计与制作的全貌。总体设计中,依据扑翼飞行的特有模式,根据尺度率原理,确定扑翼飞行器的整体参数,为运动和气动模型的建立以及样机研制提供依据。驱动与传动模块中,在分析驱动与传动模块组成的基础上,对扑翼飞行器的整机能耗进行估算,结合尺寸、重量等因素,进行电源选型;在计算功率和扭矩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电机选型;设计并制作了“同向耦合减速机构”,与等效输出的传统二级减速器相比尺寸减少64%,重量减轻31%。扑动翼模块中,依据尺度率原理确定扑动翼及尾翼的参数;根据仿生学原理及鸟类扑翼的运动规律,建立仿生扑翼运动模型;利用叶素理论建立扑翼气动力模型,并借助Matlab进行气动力分析;同时利用Xflow对扑翼飞行器进行计算流体建模,分析其外流演化及气动特性。中控模块中,设计半自主飞行控制方案,以姿态控制为目标,进行姿态解算、运动控制、无线传输等功能的软硬件设计与制作;同时进行了图像采集载荷的设计与制作。论文整合以上模块得到完整的扑翼飞行器后,设计搭建气动测力平台,进行整机气动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扇翅平均角仅能影响扑翼合力矢量的方向,而扇翅频率仅能影响扑翼合力矢量的大小,表明扇翅平均角和扇翅频率相结合会在扑翼飞行器的纵向机动控制中发挥作用;最后对样机进行室内悬挂飞行测试及户外遥控飞行测试。论文设计与制作了两代样机:第一代样机空间尺寸840×260×100mm,起飞总重280g,翼载荷41.7N/m~2,最小功率速度5.2m/s,适合于飞行空间不受限制、飞行速度较大、负载要求较高及机动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第二代样机空间尺寸400×140×300mm,起飞总重30g,翼载荷22.6N/m~2,最小功率速度3.2m/s,适合于飞行空间有所限制、飞行速度较小及机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其他文献
空间站转位机构是现在大型空间站在轨组装的重要执行机构,在实现航天器转位操作前,转位机构转臂与基座需要首先完成捕获与连接动作,在此过程中,转位机构转臂需要克服舱体间的连接力/力矩约束,通过导向板校正转位机构转臂与基座的位姿偏差构成刚性连接。本课题结合空间站转位机构整机特性测试系统的研制工作,研究了被动式多维力加载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力加载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首先,研究并建立了被动式力/力矩
聚酰亚胺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高强度、突出的电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和薄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线性聚酰亚胺溶解性差、成型加工困难、粘结强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粘度低、溶解性好和易成型加工等优点,同时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结合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和超支化拓扑结构的优点,本文以偏苯三酸酐、1,6-己二胺、三羟甲基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合成
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多孔晶体聚合物材料。因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和易功能化修饰等特点,COFs材料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异相催化、光电器件、药物输送等领域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COFs的制备一般采用传统的溶剂热合成法,即在密闭的反应管内通过高温反应合成。由于该方法需要较苛刻的反应条件,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且常常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因此,开发简便、绿色的COFs合成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像的价值被进一步发掘,市场对于卫星图像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航天产业商业化的发展使得卫星的研制成本与周期大大缩减。在此背景下,卫星大幅宽的遥感成像在观测效率与数据更新速度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针对面向超幅宽成像任务的航天器编队构型设计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针对卫星编队对地超幅宽成像的问题,定义了超幅宽成像任
随着无人机业务的不断扩展,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无人机搭载通信设备作为空中基站对目标区域进行波束覆盖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利用混合波束成形的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毫米波较高的传播损耗问题。但是传统的基站波束覆盖会遇到波束形状较窄,对目标区域覆盖不均匀,在区域边缘通信质量不佳等问题,另外,以往的混合波束预编码算法计算复杂度较高,在实际系统中往往需要较多的射频链,增加了系统的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保证工业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传统的故障诊断技术譬如基于先验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由于其方法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实现起来不太理想。当前大部分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都是在假设故障类型完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故障诊断,若将训练好的诊断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进行实际运用,此时设备出现新的未知故障时,模型可能会将其误以为是已知故障类型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致动柔性材料,具有驱动电压低、柔性高、弯曲变形大等特点。本文利用该IPMC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抓取器,相比传统的抓取器,具有质量轻、柔性好等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IPMC弯曲位移控制方法用于解决抓取器指端的屈张控制问题。本文主要任务如下:(1)介绍了柔性抓取器臂爪系统的结构并设计了臂的
岩藻糖化糖胺聚糖(Fucosylated glycosaminoglycan,FG)是存在于海参体壁的结构特殊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衍生物。一般认为FG具有类似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的由-3-Gal NAc-β1-和-4-Glc A-β1-交替连接形成的主链,而存在大量岩藻糖侧链(Fuc)取代。天然FG具有强效的抗凝与抗血栓活性
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利用面齿轮实现功率分流传动,相对于传统面齿轮分流传动系统,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在减重、传动效率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直升机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对分流传动系统,不均载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分流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对系统设计非常重要。本文以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系统装配和最小周向载荷条件研究、系统静力学均载特性研究、系
量子点(Q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为生物传感,光伏和催化的有力候选者。目前研究最多的量子点多数由镉、铅、碲等重金属组成。这些重金属量子点的金属毒性限制了它们在生物成像、诊疗和实际样品分析检测中的进一步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毒量子点的发展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其中,硅量子点(SiQDs)作为一种合成材料易获得、合成方式多样、光学性质优异且毒性低的材料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简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