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罗空间意向启迪的藏区城镇与建筑设计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时代感和现代风格造成了藏区从城市到建筑地域性特点的缺失,历史的教训与地区文化觉醒背景下,传承地域性无疑成为在藏区的城镇以及建筑设计中构思的起点。在挖掘藏区地域文化之时,一个独特又影响广泛的符号曼荼罗,进入了研究视野。在藏区除了能看到壮丽的自然景观之外,还会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藏传佛教宗教氛围,而曼荼罗正是源于藏传佛教,并在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与意义。曼荼罗的空间意向能否用于藏区城镇或者建筑的设计实践?从已有的案例中我们就可以获得肯定的答案。笔者认为曼荼罗之于藏区城镇与建筑的设计,如同一座构思源泉的宝库,但尚待开启。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引入成熟合适的理论体系,来探索其空间意向在藏区城镇与建筑应用的理论,而不是止于对现状的总结。在曼荼罗空间意向的应用中,无论是建筑还是城镇,最终其形式都应该既有多样性又有相似性,而这与类型学的观点不谋而合。类型的特性决定了在类型之前必然存在一个原型,因此在研究具体的策略方法时,必须预设一个原型作为设计的起点与锚点,这个原型也就是曼荼罗的空间意向。曼荼罗涉及到多个领域,拥有一个庞杂的系统,从不同角度研究,有不同的内容及意义,加之其本身的宗教色彩又带有了一定程度的夸张,使曼荼罗的概念模糊而复杂。因此,我们不可能从宗教、哲学、艺术等更多的领域完整的论述曼荼罗,而是既要过滤掉无用的信息,又能系统深入的提取需要的信息。因为曼荼罗的空间意向在城镇或者建筑的应用中,都是以空间形态作为首先介入的因素,因此,通过符号学理论框架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论文借助符号学中符用、符构、符义的理论框架来系统的解释曼荼罗,提取需要的信息。在曼荼罗符用的层次,从宗教、心理学、艺术三个角度分析其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在曼荼罗符构的层次,从几何图形、色彩关系、构图秩序三个角度总结曼荼罗的特点;在曼荼罗符义的层次,从能指有所指两个角度研究了其所表达的表象内容与深层的宇宙观念。其次,综合曼荼罗符号学层面的研究成果与类型学的理论,总结曼荼罗空间意向应用的方法策略。通过分析曼荼罗与藏区城镇建筑的内在关联以及其应用价值,为曼荼罗空间意向应用范围及方式的拓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根据曼荼罗符号中符构与符义的有效信息,论述了曼荼罗原型所具有的模糊形态与清晰意向,并结合类型学与符号学的表达方式将曼荼罗原型到类型的类推手法概括为摹仿、拓扑、解构、重复、隐喻几种;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应用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从城镇、建筑两个层面分析了曼荼罗空间意向的实践策略。最后,结合笔者在藏区经历的城镇实践项目,从整体到局部详细的介绍了曼荼罗空间意向从概念到方案的应用方法、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并且,总结了本文的成果与不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SO4的氧化还原电位比传统的羟基自由基(·OH)更高,适宜的pH范围广,失活率小,高的矿化程度及对环境更加友好。均相的催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薪酬体系的设计和管理,企业才能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功效,最终实现个人与
<正>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被誉为"敏感而又冷静的艺评家"。1996年任《读书》杂志专栏作家、《美术星空》栏目总策划、《东
本文通过对《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水谣》作品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冼星海那富有诗人气质的激情与细腻的创作特点。并通过对《黄水谣》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演唱,从而使我们更加向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坛颇具创新精神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从1969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和读者的关注。其人物刻画与小说叙事形式都
金末的恶性通货膨胀,是金代货币史上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金代自1154年发行纸币交钞到1234年灭亡,80年间币制屡更,钞名数易,数变而数穷,其货币经济也经历了从钱荒到恶性通货
<正>"人是时间的生物,用录像艺术来记录这种具有延续性的生命主题是最好不过的形式。"——比尔·维奥拉录像艺术(Video Art)作为一种前卫艺术形式,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从
期刊
本文通过浅析现存的古筝主课教学模式即一对一个别课教学模式的利弊,结合目前我院因古筝专业学生招生人数急剧上升所带来的师资短缺、教学压力大等教学现状,提出了组织古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