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催化化学刻蚀制备多晶硅太阳电池纳米绒面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晶硅太阳电池是当前光伏行业的主流产品,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有赖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通常,多晶硅太阳电池采用酸刻蚀技术来获得微米绒面,然而反射率仍然较高,黑硅技术能够在硅片表面形成具有优异陷光特性的纳米绒面,从而降低硅片表面反射率,提高电池的效率。  目前,基于Ag纳米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技术(Ag-MCCE)已经在光伏行业得到大规模应用。Ag-MCCE导致多晶硅片表面晶粒各向异性刻蚀的特征明显,为获得各向同性刻蚀表面以及进一步降低成本,本工作研究了一步法Cu纳米金属催化化学刻蚀(Cu-MCCE)方法。  主要的结果包括:  (1)在H2O2/HF/Cu2+混合溶液体系中,通过实验发现和验证了Cu纳米颗粒在硅片表面存在 “沉积-溶解”的动态循环现象,这一不同于Ag-MCCE的现象对寻找各向同性的刻蚀条件至关重要。  (2)研究了在25-40℃之间不同温度对纳米结构的影响,发现刻蚀相同的时间,温度越高,刻蚀得到的结构尺寸越大,说明温度会提高刻蚀速率,确定30℃时反应速率适中,有利于进行纳米陷光结构的调控。  (3)刻蚀液中Cu2+、H2O2、HF的浓度是Cu-MCCE技术的关键参数。在30℃反应温度下,保持Cu离子摩尔比MCu2+=0.3mol/L不变,定义H2O2、HF摩尔浓度比?=MHF/( MHF+MH2O2)。当?在0.6-0.9之间,形成倒锥形的结构,刻蚀后多晶硅片表面的晶粒和色差明显,表现为各向异性的刻蚀;当?在0.3-0.6之间,刻蚀结构由椭圆状结构向多孔硅结构转变,晶粒晶界模糊,硅片色差小,体现为各向同性的刻蚀行为;相比之下,?=0.5时得到的刻蚀结构最优异,硅片反射率最低,刻蚀后表面残留Cu颗粒也最少。  (4)进一步研究中保持?=0.5不变,探究了Cu2+摩尔浓度对硅片表面纳米陷光结构的影响。当MCu2+>0.3mol/L时,表现为各向异性刻蚀;MCu2+<0.3mol/L时,则为各向同性刻蚀。MCu2+=0.08mol/L,所形成的微结构孔径在250nm左右,深度在300nm左右,硅片表面反射率在15%左右。在此纳米结构的基础上,利用HNO3/HF溶液对刻蚀结构进行修饰得到最终绒面开口约300-400nm,所制得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18.87%,较参考电池提高约0.4%。  综上,本论文工作通过分析一步法Cu-MCCE的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了Cu纳米颗粒的“沉积-溶解”动态循环对后续纳米结构形成的影响,并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到了一步法Cu-MCCE较优的工艺制备条件,并最终成功应用于金刚线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制作。Cu-MCCE技术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多种刻蚀结构,减少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表面线痕,能明显改善多晶硅电池的表面色差问题,并有效提高金刚线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因此,该技术在光伏行业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其他文献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是一项时代教育课题.本文从善于抓住学生兴趣、积极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精心挑选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
复杂网络近年来受到各个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热点。实际上,正是因为复杂网络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复杂网络的研究才有其实际背景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非
非线性系统的输运行为可以体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表现为不同的具体行为,如扩散,漂移,热传导及生物体内的肌肉收缩等现象都属于输运行为。定向输运问题成为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等诸
在科技的推动下,信息传播方式和网络交互平台推陈出新,公众的信息获取量和获取速度呈几何级数递增。网络成为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获取广告信息的主渠道,充分展现了其信息资源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首要的任务.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新课时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人们预期通过高能重离子碰撞形成高温高密极端条件,从而解除夸克禁闭产生出一种在夸克层次上的高能核物质新形态-夸克胶子物质或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重离子碰撞早期产生的
本论文的工作通过使用固相反应这种简单、低成本、高产率的制备方法,合成了ZnO纳米颗粒,并对各实验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讨论。在使用一步固相反应制备ZnO纳米颗粒的实验中。
为提高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的分离成功率,筛选一种适于分离该病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8种抗生素对荔枝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