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肠病方”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电针频率(2Hz、30Hz、100Hz)、留针时间(10min、20min、30min)、治疗频次(1次/d、2次/d、1次/2d)在“肠病方”保护和逆转大鼠肠黏膜损伤过程中的主次地位及各水平的优劣,筛选出治疗肠黏膜损伤的最佳刺激参数组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为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研究资料。再利用筛选出的最佳刺激参数研究其对肠黏膜损伤模型大鼠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IL-10水平表达的影响,明确最佳刺激参数组合逆转肠黏膜损伤的机制。方法1、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针刺干预组(n=90),再将针刺干预组的9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9个亚组(n=10),即Ⅰ,Ⅱ,Ⅲ,Ⅳ,Ⅴ,Ⅵ, Ⅶ,Ⅷ,Ⅸ,模型组和针刺干预组100只大鼠利用冰醋酸灌肠制备实验性肠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三因素三水平电针大鼠,每组大鼠针刺治疗3次,既定时间麻醉,切下大鼠肛门及以上12cm结肠,观察肠黏膜损伤指数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从细胞水平观察肠黏膜的损伤程度,从而筛选电针刺激最佳参数。2、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治疗组(n=10),造模同实验一,造模成功后即刻以最佳刺激参数电针“肠病方”组各穴,共三次,第三次针刺后间隔24小时麻醉取大鼠血液5ml,以检测大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IL-10水平表达的影响。空白组、模型组取材时间同治疗组。结果1.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的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为A>B>C,因素C对治疗来说效果不显著(P>0.05);根据K值及结合动物模型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水平的最佳搭配是:A3B3C2,即电针频率100Hz,留针时间30min,一天治疗2次。2.对电针最佳刺激参数逆转肠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MPO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肠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治疗组MPO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IL-10含量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电针频率是电针“肠病方”逆转肠黏膜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留针时间,最后为治疗频次,体现了电针频率及留针时间在电针疗效中的重要地位。2.将正交试验设计法运用于筛选“肠病方”最佳刺激参数的研究中,为临床组建系统的针方学提供依据,证实了正交试验设计是进行针灸多因素、多水平试验效率最高的设计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