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探索心血管风险因素对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视网膜眼底照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探索高血压对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背景:视网膜微血管作为心血管系统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表型信息可在活体上直接获取并可进行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大量研究试图建立眼底影像中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信号与全身各处血管病理性改变的关联性,将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信号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预警信号。目的:高血压是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因子,对视网膜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深度学习的可视化技术,分析高血压状态下眼底影像中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的显著特征。材料和方法:2017年05月至2018年12期间,由于眼部疾病来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住院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最终共735名高血压患者(100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74人,女性461人,年龄29~92岁,平均66.47±9.06岁;非高血压人群684人(1005只眼),其中男性326人,女性358人,年龄31~88岁,平均61.27±10.48岁。使用45°彩色立体眼底照相机以黄斑为焦点为两只眼睛依次拍摄,每张视网膜照片包括视盘、黄斑和视网膜微血管。利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以及Gamma校正对眼底照片进行增强处理,增加图像对比度,突出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建立眼底照片的“增强数据集”,共包括2012张眼底图像,其中高血压1007张,非高血压1005张。利用训练好的U-net模型,对视网膜照片进行语义分割,仅保留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建立眼底照片的“分割数据集”,每一张图像都与“增强数据集”眼底图像一一对应。高血压眼底图像的标签为1,非高血压眼底图像的标签为0。建立用于图像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利用“增强数据集”和“分割数据集”训练模型。将数据集中的眼底照片随机分为5组,使用5折交叉验证,每次取一组样本作为测试集,不参与模型的训练,余下四组样本作为开发集用于模型训练,总共进行5次训练和测试。使用总体准确率(Accuracy)、总体特异度(Specificity)、高血压的精确率(Precision)、高血压的召回率(Recall)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分类效果。使用“分割数据集”,利用基于梯度的类激活图(Grad-CAM)分别绘制“高血压”类以及“非高血压”类激活热力图。结果:对于“增强数据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总体准确率为56.76%,总体特异度为63.80%,高血压预测精确率为58.97%,高血压召回率为49.93%,ROC曲线下面积为0.6069。对于“分割数据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总体准确率和高血压召回率较前有所提升,分别为60.94%和70.48%,高血压预测精确率较前相仿为59.27%,但是总体特度下降为51.54%。ROC曲线下面积为0.6506,较前有明显提升。类激活热力图显示,对于“高血压”类,红色热区呈不连续的斑片状分布,主要位于视网膜微血管的二分叉区域。这些二分叉区域包括视网膜微动脉的分叉,也包括视网膜微静脉的分叉,还有一些图片的红色区域分布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交叉处。对于“非高血压”类,红色热区沿视网膜微血管走行成连续分布。结论:视网膜微血管二分叉模式的改变是高血压状态下视网膜微血管最显著的形态学特征。第二部分:基于视网膜眼底照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探索糖尿病对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背景:视网膜微血管作为心血管系统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表型信息可在活体上直接获取并可进行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大量研究试图建立眼底影像中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信号与全身各处血管病理性改变的关联性,将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信号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预警信号。目的:糖尿病是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因子,对视网膜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深度学习的可视化技术,分析糖尿病状态下眼底影像中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的显著特征。材料和方法:2017年05月至2018年12期间,由于眼部疾病来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住院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最终共479名糖尿病患者(5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1人,女性218人,年龄27~88岁,平均61.19±10.35岁;非糖尿病人群375人(550只眼),其中男性183人,女性192人,年龄31~88岁,平均60.74±10.25岁。使用45°彩色立体眼底照相机以黄斑为焦点为两只眼睛依次拍摄,每张视网膜照片包括视盘、黄斑和视网膜微血管。利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以及Gamma校正对眼底照片进行增强处理,增加图像对比度,突出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建立眼底照片的“增强数据集”,共包括1084张眼底图像,其中糖尿病534张,非糖尿病550张。利用训练好的U-net模型,对视网膜照片进行语义分割,仅保留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建立眼底照片的“分割数据集”,每一张图像都与“增强数据集”眼底图像一一对应。糖尿病眼底图像的标签为1,非糖尿病眼底图像的标签为0。建立用于图像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利用“增强数据集”和“分割数据集”训练模型。将数据集中的眼底照片随机分为5组,使用5折交叉验证,每次取一组样本作为测试集,不参与模型的训练,余下四组样本作为开发集用于模型训练,总共进行5次训练和测试。使用总体准确率(Accuracy)、总体特异度(Specificity)、糖尿病的精确率(Precision)、糖尿病的召回率(Recall)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分类效果。使用“增强数据集”,利用基于梯度的类激活图(Grad-CAM)绘制“糖尿病”类激活热力图。使用“分割数据集”绘制“糖尿病”类以及“非糖尿病”类激活热力图。结果:对于“分割数据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总体准确率为65.78%,总体特异度为71.12%,糖尿病预测精确率为66.52%,糖尿病召回率为60.22%,ROC曲线下面积为0.7003。对于“增强数据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明显上升,总体准确率为74.82%,总体特异度为77.62%,糖尿病预测精确率为75.69%,糖尿病召回率为72.04%,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4。对于“增强数据集”,“糖尿病”类激活热力图红色热区主要分布于四个区域:黄斑区、视盘周围区、视网膜病变区和视网膜微血管走行区。对于“分割数据集”,“糖尿病”类激活热力图红色热区主要分布于三个区域:斑片状红色热区分布于视网膜微血管的二分叉区域,这些二分叉区域包括视网膜微动脉的分叉,也包括视网膜微静脉的分叉,还有一些图片的红色区域分布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交叉处;条片状红色热区分布于视网膜微静脉干;条片状红色热区分布于视网膜微动脉干。对于“非糖尿病”类,红色热区沿视网膜微血管走行成连续分布。结论:相对于非糖尿病眼底图像,糖尿病眼底图像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分布于四个区域:黄斑区、视盘周围区、视网膜病变区和视网膜微血管走行区。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改变主要包括:视网膜微血管二分叉模式的改变、视网膜微动脉干形态改变和视网膜微静脉干形态改变。
其他文献
在收藏人民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越早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越有收藏价值,价格也越高,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我们都知道,凡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名义正式发
琯溪蜜柚[Citrus maxima(Burm.)Merr.’Guanximiyou’]果实采后贮藏过程果实的“回酸”对其食用风味和商品价值造成了严重影响,前期研究发现果实回酸是由于柠檬酸的异常积累
以玉米(2n=2x=20,MM)、指状摩擦禾(2n=4x=72,TTTT)和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2n=4x=40,PPPP;代号9475)三元杂种近异源六倍体MTP-1(2n=74,MMTTPP)和近异源八倍体MTPP-1(2n=94,MMTT
研究背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成人血液肿瘤,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病率持续上升。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中,大约85%NHL都起源于B淋巴细胞。尽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
电力系统之间的互联使得大停电波及的范围更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大。大部分的大停电事故是连锁故障导致的,而电网中的某些脆弱环节对连锁故障的扩大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电
在英语精读课的教学中,采用“一纠四练”的方法,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并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使学生能达到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能力、初步的写和说能力。
提出一种通过在空域搜索相位和相位折变变换确定单帧条纹图相位的方法。将计算机中储存的条纹图经过条纹预处理后去除噪声后规范化为光强矩阵。通过建立的相位到光强的逆映射
近些年,新业态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热门。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众筹农业、智慧农业……各种“新词”令人眼花缭乱。有人大胆试水,盘满钵满;有人跟风投资,铩羽而归;还有人玩弄概念
1937年8月到12月,日军对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以迫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屈服。但轰炸却波及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在华利益,引起了欧美多国的不满和对日交涉。日本政府和
联轴器的找正是机器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使机器在工作时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