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及山根结构的制约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88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造山带的去山根作用被推断发生于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被解释为加厚/拆沉榴辉岩相下地壳熔体,可以对去山根作用过程及现今已再循环的山根地壳的性质和结构提供关键性制约。前人关于花岗岩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北大别,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其他构造单元花岗岩类的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和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本论文研究目标是:(1)鉴于通常用于鉴别埃达克质岩石的高Sr/Y和La/Yb特征可以有多种成因,本文提供能更有效鉴别加厚地壳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新的地球化学特征:(2)全面查明高镁埃达克质岩石与低镁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差异及造成这一差异的熔体/地幔反应机制,为识别源自拆沉加厚下地壳的熔体提供依据;(3)查明大别山低镁和高镁埃达克质岩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去山根过程的启动机制提供制约:(4)应用埃达克质岩石和花岗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示踪大别山地壳结构及山根组成,为碰撞造山带地壳增厚机制提供制约。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低镁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识别大别山低镁高Sr/Y花岗岩类(HSG)除了高Sr/Y和低Y含量外,相对普通花岗岩类,还具有如下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在Sr vs. CaO和Sr vs. SiO2图解上形成具有更高Sr含量的独立趋势,和彼此正相关耦合的高Sr/Y, (La/Yb)N, (Dy/Yb)N,和Nb/Ta(最高分别可达225,153,3.1和19.5)。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只能被加厚大陆下地壳在高压下以富石榴子石,贫长石和含金红石为残留相部分熔融解释。已发表的其它成因的假埃达克岩不具有这些特征。因此,加厚下地壳熔体可以由以上综合地球化学特征识别。2.高镁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熔体/地幔反应如何影响熔体组成大别山高镁HSG具有高Sr/Y(31~100)和(La/Yb)N(16~48),高SiO2(57.2~68.9wt%)和Mg#(44~63).它们的Sr-Nd-Pb同位素以低εNd(t)(-24.9~-14.3,),轻微富集的87Sr/86Sri(0.7057~0.7077),和低206Pb/204Pb (15.59~16.60)为特点。它们和其他沿郯庐南段分布的同类岩石同属拆沉下地壳成因的高镁埃达克质岩。高镁埃达克质岩与大别低镁埃达克质岩相比除了具有较高的MgO、Cr、Ni含量外,还具有如下特征:(1)较低的(La/Yb)N, (Dy/Yb)N, Sr/CaO和Sr/Y比值;(2)在相同SiO2时具有较低的A12O3, Na2O,和La, Sr含量;(3)在相同MgO情况下,具有比普通地幔玄武质岩浆序列更高的MgO/FeOt, Ni含量和Ni/Co。这些特征只能用高镁埃达克质岩来自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熔体/地幔反应解释。在熔体/地幔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斜方辉石,熔体体积增加,可分别解释特征(1)和(2)。熔体/地幔反应时的固相为富集斜方辉石,无石榴石的矿物组合,它具有比地幔部分熔融时残留相以橄榄石为主的矿物组合更低的Kd (MgO, bulk)和更高的DNi (bulk)和DNi/DCo(bulk),可解释特征(3)。3.高镁埃达克质岩在大别造山带的时空分布及对去山根作用启动机制的启示年代学研究表明虽然大别造山带山根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生低镁埃达克质岩)发生时间在143~130Ma,但是高镁埃达克质岩年龄集中在131-130Ma,说明去山根作用直到131~130Ma时才发生。低镁埃达克质岩在大别造山带各个构造单元均有分布,说明在早白垩世以前,加厚山根下地壳在大别造山带普遍存在。但是高镁埃达克质岩似乎只分布在大别造山带的东-南缘,靠近郯庐断裂。这与低镁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显著不同,说明郯庐断裂可能在诱发大别造山带去山根过程方面起到关键作用。Nb-Pb同位素显示大别山南侧的埃达克质岩浆可能与同时代长江断裂活动有关。本文指出大别山埃达克质岩和碰撞后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东大别山和北部的北淮阳带和北大别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郯庐断裂演化历史,以及本实验室先期的模拟实验,提出在早白垩世大规模左行走滑可以导致大别造山带沿三叠纪碰撞缝合线拉分引张,从而导致了造山带山根加厚下地壳的初始熔融。随后在131-130Ma左右,随着沿着断裂带区域从压扭性环境向引张性环境转变,导致大别造山带东缘沿郯庐断裂带的一些榴辉岩碎块的拆沉(delamination and foundering)。4. 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山根组成和增厚机制的制约大别山普通花岗岩类的87Sr/86Sr (i),εNd (t)和206Pb/204Pb (i)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062~0.7105(除一个Rb/Sr,87Sr/86Sr(i)为0.6993的样品外),-25.5~-12.7,和15.51~16.85;低镁埃达克质岩的Sr-Nd-Pb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0.7055~0.7087,-27.8~-13.8和15.69~17.16。除普通花岗岩类具有略高的87Sr/86Sr (i)外,普通花岗岩,低镁埃达克质岩和高镁埃达克质岩的Sr, Nd和Pb同位素组成基本类似,具有低Sr和Pb同位素初始比值和低εNd(t)。大别花岗岩类与华北HSG的同位素对比表明,华南陆块下地壳较华北陆块下地壳具有较高的Th/U,因而在相同206pb/204Pb时,具有较高的208pb/204pb。这些同位素证据表明山根加厚地壳由华南古老下地壳组成。北大别埃达克质岩具有异常高的Th/U(最高可达51)和贫U特征,反映它们的源区曾经历过俯冲脱水。Th/U和208pb/206pb没有相关性说明该脱水事件可能与三叠纪深俯冲有关。北大别埃达克质岩的低镁特征说明该脱水(深俯冲)基性下地壳在早白垩世并未被岩石圈地幔覆盖,因此可能已经反卷(roll-back)。该深俯冲脱水镁铁质下地壳在北大别山根底部一直保留到早白垩世。来自其它构造单元,包括北淮阳,的埃达克质岩的Th/U(6.0±1.8,1SD)接近平均大陆下地壳组成。这说明有部分基性华南下地壳被楔入到深部缝合线以北,插入华北下地壳当中。据此提出大别造山带山根因华南下地壳在俯冲板片断离后深俯冲镁铁质下地壳反卷(Roll back),并在山根底部居留(北大别),在晚三叠到侏罗纪继续俯冲的华南陆壳的缩短(南大别和宿松带)和向华北地壳楔入(北淮阳)导致山根地壳增厚的模型。5.花岗岩类和折返超高压岩石的Nd同位素脱藕及对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制约大别——苏鲁碰撞后花岗岩类的εNd(130 Ma)显著低于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而Nd同位素模式年龄显著老于后者,表现出加厚镁铁质山根与折返的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岩片存在Nd同位素脱藕。这一观察表明折返的超高压岩石的原岩主要是先期卷入大陆深俯冲的华南陆块北缘以新元古代地壳为主的较年轻地壳,而加厚山根下地壳主要以后续俯冲的华南板块内部较古老的下地壳物质为主。这一过程导致发生陆壳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碰撞造山带陆壳(如大别山)的缩短量远大于未发生的陆壳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碰撞造山带(如秦岭)。北大别碰撞后基性岩的Sr-Nd-Pb同位素与埃达克质岩具有高度相似性和与折返超高压岩片的差异,说明它们地幔源区主要受来自于拆沉山根下地壳及其熔体交代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 5.轮/轨横向力的计算在轮/轨横向接触极限时的蛇行轮/轨力分别按稳态和动态两种工况计算,前者是假设机车在理想的轨道上运行,轮/轨横向力仅由横向蠕滑和轮对蛇行冲击所
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和现代信息技术交融的产物,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环境,它将档案、服务和人三者高度集成在一起.因此,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一项庞大的信息系统
<正> 按《档案法》规定,只有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才可称之为档案;反之,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就不能作为档案保存,这几乎
档案的生命在于它的有用性,学校档案也不例外.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档案的利用工作.作为一名学校档案人员,在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发
本文根据轮/轨蠕滑理论提供了计算和分析B_0—B_0机车转向架直线运行横向轮/轨力的方法,并以SS4型电力机车作为验证实例,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结果相接近。作者采用这种方法
本研究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白刺参和青刺参为研究材料,利用生物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白刺参和青刺参进行比较研究。从生物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综合探讨了刺参
随着人类基因组密码的破解,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其中涉及工业、农业、医学等,这也使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基因技术的研究应
本文通过一个两国模型推演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国际分工收益决定机制,发现一国所得实际产出份额在加工贸易下等于该国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与其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之积,在一般贸易下等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指在私人领域它将部分成为国际贸易的交易货币和结算货币、金融机构的价值储藏手段以及国际债券的发行货币;在官方领域它将部分成为干预和储备货币以及国
抽象动画从二十世纪初发展到现在近百年,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在动画的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意义。抽象动画有很大的可探索性,但基本理论的缺乏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本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