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浮雕CAD/CAM一体化系统研究设计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进程以及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浮雕产品受欢迎的程度与日俱增,导致传统雕刻技术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数控雕刻加工是一种将钻铣加工组合到一起的自动化加工技术,通过将数控加工装备应用到浮雕工业生产中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大大提高。文章主要对三轴数控雕刻机以及浮雕CAD/CAM软件的关键模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获取可用于浮雕加工的深度灰阶图。通过自适应中值滤波和线性光混合模型对图形进行噪声过滤及图像细节增强处理,使所获图形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为适应实际加工幅面尺寸,采用线性化插值算法对图形进行缩放处理,并分别介绍了最临近插值算法、双线性插值算法以及双三次插值算法的优缺点。通过颜色空间的转换获取图像各个像素点处的像素信息,基于SFS技术通过数学演绎实现对雕刻模型高度获取的优化,使得所获产品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还原度进一步改良。2、对CAM模块中的走刀路径规划以及数控代码生成方式进行相关研究设计并详细介绍了数控代码的编写格式。采用往复式走刀方式对模型进行加工,根据B样条拟合理论生成数控加工代码,使得刀具可以平滑且顺畅地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有效减缓了加工刀具的损耗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控雕刻机的加工质量。3、采用上位机加下位机的方式作为雕刻机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上位机采用PC机,通过C++语言在图形开发软件Qt上进行编程,下位机选用STM32单片机,通过对STM32的开发,使得其成为数控系统专用运动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上位机串口通信传来的运动指令,并通过GPIO接口来控制X、Y、Z三轴的连续运动以及对变频器主轴转速进行调整。对数控雕刻机关键部分做了详细研究,如STM32的使用、主轴以及运动轴的电气设计等。4、介绍了差分插补理论、二维直线差分插补原理以及空间三维直线差分插补原理,并根据差分插补原理制定了下位机插补模块的加减速控制规划,通过对插补算法进行模拟实验,分析插补误差。5、使用本课题开发的浮雕CAD/CAM软件进行实验,通过在代木材料上进行五角星、乌龟、卡通龙以及龙马图形的加工实验,验证了所研制数控系统的实用性与稳定性。
其他文献
由于轴向柱塞泵长期处于高压、高温和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下,导致轴向柱塞泵的故障率大大提高。因此,对柱塞泵进行早期的故障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轴向柱塞泵运行状态下的故障信号具有非线性、不平稳以及干扰大等缺点,运用小波阈值、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以及精英混沌粒子群(Elite 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EC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的规模逐年扩大,作为电能从变电站至电力用户的枢纽,其供电是否可靠,直接影响着电力用户的满意程度。根据相关数据记录,已知的停电事故80%的故障类型是小电流接地故障引起的。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微弱,尤其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故障线路电流幅值可能小于健全线路,现有方法故障检测的可靠性较低。实际工程应用中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在仿真测试中有效的检测方法在实际
由于缺乏统一的协同管理调度,智慧化无人农场中农业机器人使用效率和生产效能受到极大限制,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与全区域覆盖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考虑农业机器人异质性与农场工作环境复杂性的基础上开展机器人群离线任务预分配策略、动态任务分配策略与全区域覆盖策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基于动态刺激响应模型的农业异质机器人群离线任务预分配问题。建立基于熟人网机制与云边协同计算系统的分层混合式机器人群体系
交联聚乙烯(XLPE)以其优异的电气性能、耐热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等广泛应用在中高压电力电缆绝缘层。但电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热、力等联合作用,敷设在潮湿环境下的XLPE电缆绝缘层易出现水树枝现象,会导致进一步的电树枝生成和绝缘击穿故障的发生,严重影响电力供电的可靠性。因此,提高XLPE绝缘材料抗水树枝性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烯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是蔬菜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0%左右,且各生产环节发展不均衡。由于蔬菜种子小而轻且易受损伤,播种难度较大,截止目前蔬菜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不到10%,蔬菜精量播种技术落后、装备匮乏严重限制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由于温室大棚在应对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优势,种植区域不断扩展。但目前温室大棚使用的小型蔬菜播种机存在机型单一、播种效率低、作业模式适应性差的问题,鉴于上述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为了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检修人员通常会利用与故障诊断相关的检测仪器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故障检测,但需要检修人员根据设备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分析判断,检测效率也比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巡检机器人在电力行业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成为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采集到的电气设备红外图像为
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使其大规模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并网消纳等问题带来了巨大挑战。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由于采用了特殊的交流励磁变换器,具有发电机调速范围广、风能转换率高的优点。但也因此不再具备常规发电机组所具有的惯性特性。由大量双馈风机所组成的大规模风场并网后会大大减弱电力系统惯性响应能力,使得电力系统稳定性受到冲击。本文针对双馈风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进行以下研究:首先研究了双馈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击事故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柔性石墨接地体广泛应用到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工程中,实现紧凑型接地,节约土地资源,对提高输电线路走廊的安全裕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柔性石墨接地体的应用,镀锌钢引下线与其连接处的腐蚀问题越来越引发关注。本文针对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在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杆塔混凝土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因其具有层板金属离子种类丰富,层间阴离子灵活可交换等优异的结构特性,在光催化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存在着光生电荷复合率高、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限制了LDHs材料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LDHs薄膜和粉体,通过改变层板金属离子组成、掺杂铁离子、层状材料BiOX(X=Cl、Br、I)复合改性等方式,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传输,提高了其光催化降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利用分布式电源(DG)作为能量来源的微电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电网能够将容量小、数量多、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的DG充分整合利用。DG普遍通过电力电子逆变器接入微电网,虽然DG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其对于惯性和阻尼的缺乏也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旋转惯量和阻尼特性,使DG能够为微电网提供一定的支撑。但是VSG控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