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息接触对女大学生接种HPV疫苗意愿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类型和特征的健康信息会有不同的传播效果,进而对个体健康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说服力。本研究选取17-30岁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中枢和边缘路径对信息质量研究进行梳理,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选取适合本研究的HPV信息特征变量,建立HPV健康信息的评价体系,进而建构影响接种HPV疫苗意愿的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测量及结构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并验证理论假设是否成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HPV健康信息的信息效用、情感支持、信息内容、信息表达、信源可信度、收益框架均对女大学生接种HPV疫苗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第二,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均对女大学生接种意愿有正向影响,但信息质量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为健康信息对接种HPV意愿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启示信息发布者应该确保HPV健康信息的准确性和易理解性,信息监管者应该落实虚假信息的监管工作;识别不同受众的需求,推送个性化的HPV健康信息,进而促进HPV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升适龄女性的接种意愿。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全球化的退步,中美贸易冲突凸显,中国提出了内外双循环战略,立足于内需。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建设,在合适成本下供给市场高品质产品。作者所在的公司为一家总部在英国的全球性中小规模的传统制造业公司,在行业内属于领导品牌。本文分析了R公司目前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卡拉杰克矩阵首先对R公司采购物料进行分类,并运用品类管理方法对R公司物料实施品类管理,结合卡拉杰克矩阵和供应商偏好矩
学位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年的中美贸易战中可以发现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而要做到自主科技创新,则对资金流向科技型企业的效率提出了要求,相比于北上广深等城市,金融体系有一定基础且科技创新实力不弱的城市往往受到忽略,如果能够提高这类城市的科技金融的效率,那么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可能会更进一步。因此,本文以佛山市作为研究对象去研究佛山市的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率问题。本文先对佛山
学位
<正> 学习兴趣与趣味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同一文化程度的大多数人共有的兴趣,这个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兴趣不是追求表面的笑声,也不是寻求课堂的"活跃",而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对智力活动本身发生兴趣。因此,不能把兴趣培养变成海阔天空的趣味杂谈、课外知识的渗入,而要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展开。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单纯追求趣味主义。只想着让学生爱
期刊
报纸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隐私意识不断地提升,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愈发显得重要。在此次(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中,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十分突出,对其正常的生活状态产生了严重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收集和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及时有效地遏制住病毒的传播,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因此,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对防控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很多
学位
医务人员的形象与大众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医务人员形象不仅能够缓解医患关系,也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医学进步。在以往的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作为第三方对有关医患事件的偏颇报道以及不实报道对医务人员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到了新媒体时代,医务人员虽能够在各个平台积极发声,但形象“污名化”的问题却也依旧存在。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医务人
学位
短视频热潮吸引了广大媒体的目光,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成为媒体转型创新的重要渠道。短视频碎片化、节奏快、易传播、易分享的特点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提出了新的考验,这也是当下众多用户的需求。随着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形态的改变,传统新闻报道叙事也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在Vlog引入国内后,由于极具个人风格受到了年轻用户的欢迎。Vlog作为短视频的新样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短视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主
学位
报纸
乡镇干部是将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到乡镇一级的基层工作人员,经常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因此乡镇干部的形象影响着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以及基层治理的推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撤社建乡之后,乡镇干部这一群体重新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此后乡镇干部的媒介形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立足于框架理论和媒介形象相关理论,以《人民日报》1984——2021年间对乡镇干部的报道为研究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从
学位
根据学院的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本文采取毕业作品和创作报告的形式,在非虚构作品《追光》中讲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真实疾病故事,尝试塑造鲜活个体形象,寻找抑郁症个体与群体的共鸣,希望公众能够正视和重视青少年抑郁症群体。结合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笔者发现生活中的患者形象同媒介呈现的形象存在偏差。基于对创作的思考,创作报告部分依据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剖析健康时报网青少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