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杂诗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诗是指触物而言、感兴而作、表达瞬间情思的纯粹抒情诗歌。它萌生于两汉,初创于建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到了唐代则开始迅速发展。在唐代社会、文化繁荣的背景下,杂诗无论在数量、内容、体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全唐诗》《全唐诗补编》中诗题带有“杂”字且符合杂诗体例的徒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深层发掘唐代杂诗的发展风貌、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意义价值等。本论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介绍杂诗来源、研究范围、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论述杂诗的概念,探讨唐前杂诗的发展脉络,了解唐代杂诗的独特风貌。“杂诗”作为《文选》中的一大类,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根据古今学者对杂诗的注释论说,明确杂诗的概念,并由此确立杂诗的研究范围。其次,以《文选》为宗,阐述唐前杂诗的发展脉络及诗歌特点。最后,总览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的杂诗,分析其创作背景、诗歌特点及发展成因,从而领略唐代杂诗的不同风貌。第二章主要就唐代杂诗的思想内容展开讨论。统观整个唐代杂诗,其在思想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壮志难酬的苦闷、超脱隐逸的向往、批驳讽喻的忧愤、怀古伤今的惆怅。另外,本文还通过对具体诗歌的分析来展现每类杂诗的创作特点。第三章主要对创作杂诗数量较多、特点鲜明的唐代诗人进行专题研究。杜甫、钱起和陆龟蒙是唐代创作杂诗的杰出代表,本部分主要对他们的杂诗进行系统分析,探究他们杂诗创作的突出特点及成因,并略论他们的杂诗在唐代及以后诗歌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第四章主要论述唐代杂诗的艺术呈现。唐代杂诗既继承了前代杂诗随性而为的创作特点,又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风貌。从诗歌风格来看,唐代杂诗的格调较为悲愁;从体式来看,唐代杂诗具有多样性;从表现手法来看,唐代杂诗善于用典。结语主要概括了唐代杂诗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它在唐代及后世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唐代杂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诗歌风貌,在思想上也表现出多样性。其中,杜甫、钱起和陆龟蒙是唐代创作杂诗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杂诗对唐代及后世诗歌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唐代杂诗在创作特点上既对前人有所继承,又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唐代杂诗不仅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由一种不自觉的状态向一种自觉的状态发展,同时又强化了诗歌的抒情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后世纯粹抒情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其他文献
扬琴独奏曲《木兰辞变奏曲》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创作背景,整首作品音乐情感丰富。在创作特征上,采用三部性原则并结合了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变奏手法的曲式结构、风格鲜明的调式调性、多样的织体形态以及多变的节拍与节奏。为了更加形象的表达音乐主题,在演奏手法上运用了颤竹、吟揉等具有东北扬琴传统演奏技法,也使用了近现代扬琴技巧,展现了扬琴演奏风格的多样性,生动刻画出木兰的音乐形象。本文通过对这首扬琴作品中的创
《再唱编花篮》是由著名作曲家朱良才创作的一首具有河南特色的歌曲,体现了居住于河南地区人民的朴实与真诚。本首歌曲将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曲调委婉、清新、优美,歌词内容饱满生动,在传统的民族调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扩展,旋律中流露出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本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的地域特点以及旋律特色的分析,总结了该歌曲的艺术特征,并且结合笔者演唱实践,从气息、声音等方
英语中动结构(English Middle Construction)是传统语法中描述的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一种语言结构,因其复杂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研究多聚焦于英语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和中动词的限制条件。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也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了一些困难。因为它并不符合常规的句法结构,二语学习者初遇英语中动结构时往往将其判定为语法错误的被动句式。虽然这一结构
初一是地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经调查,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地理教师只重视地理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无智力缺陷,由于自身的原因,学习水平低下,成绩未能达到教育教学要求,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本文将这部分学生称为“学困生”。初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学好初中地理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会对日后的学习效果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则会对地理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基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发挥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重要作用,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实际的言语交流中,要求交际双方都应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虽然我国对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在日益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很多省、市都进行了中考英语考试改革,把英语口语分数纳入中考总成绩,但口语教学仍旧是整个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初中阶段英语教师与学生的调查,发现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仍然传承和保留着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增砖添瓦。本文以《孔子家语》为例,分析了《孔子家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全文以以下行文脉络开展:第一章第一节介绍了《孔子家语》成书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阐述了其产生的历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学往往忽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导致英语写作成为英语学习者能力培养的一个弱项。研究发现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能产生更好的促学效果,而读后续写这种练习方式恰好将二者融为了一体,使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在写作研究领域,对于写作主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有关读后续写促学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却很少有研究从读后续写对情感方面的影响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写作情感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城乡均衡发展。英语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研究英语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城乡差异问题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义务教育阶段城乡英语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较少,而对城乡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问题有:(1)江苏淮安城乡初中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差异体现在什么方面?(2)如果存
《敕勒歌》是在南北朝期间非常有名的一首诗歌,同时也是非常有韵味的民歌。其语言是由鲜卑语译成的,歌曲字里行间透露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风景画,仿佛置身在宜人的大草原、连绵的阴山,同时把当地人的生活情景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所研究的《敕勒歌》诗乐完美交融,塑造情境豁达。该作品词作者为著名诗人薛保勤先生,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独特的韵味。本文主要从《敕勒歌》的产生背景、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三方面对作品诗乐相融、歌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当前劳动教育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学校中劳动教育始终处于薄弱环节。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本研究就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及其教学展开研究和探讨,以期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