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背景下,智能终端不断普及、无线网络技术深入发展、移动学习热潮不断升温。微信最初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横空出世,直至今天月活跃用户高达10亿以上。现如今,大学生人群普遍将订阅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建立微信学习群等作为正式学习的补充,同时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研究人员关注到微信作为移动学习工具的价值,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热潮持续高涨。信息系统成功理论揭示一个信息系统的成功不能仅仅只考虑技术的要素,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是用户的认知、接受等要素。因此,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明影响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接受和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关系,促进微信作为移动学习新平台的良性发展。本研究对移动学习、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接着对非正式学习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及计划行为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及特征、微信的教育功能、微信应用于移动学习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本模型,保留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4个变量,结合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的实际情况,增添资源优质性、感知娱乐性、社群影响、个体创新和传播媒介5个变量,初步构建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参考国内外已有成熟信息技术接受度量表,结合微信在移动学习应用中的实际特点设计了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对回收的数据作出清洗、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AMOS软件进行理论模型的假设检验与修正和路径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资源优质性、感知娱乐性、社群影响、个体创新和传播媒介7个变量均对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的使用意向产生显著正向作用。(2)在微信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娱乐性对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使用态度总体的影响效应最大;感知有用性层面对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行为意向总体影响效应最大。(3)个体创新作为一种个体心理特征与传播媒介共同构成了影响大学生微信移动学习接受度的前提要素。(4)以微信为载体的移动学习以交互及时、操作简便、资源广泛、功能全面等优势,赢得了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与采纳,表现出相对积极的使用态度。根据研究结论,从提升微信学习资源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微信公众平台资源服务的个性化与专业化、扩大微信移动学习资源的宣传与推广、增强学习者对微信学习资源的了解与体验、完善微信公众平台互动交流模式几个方面提出参考性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微信移动学习接受度,实现微信移动学习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厚层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埋藏深、油藏流体流动性差、动用程度低,采用THAI(从端部到跟部注空气)技术可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对排状布井方式的井网参数进行优选,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部分,通过问题学生才能深入学习数学,教师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效。问题既可以温故知新、又能了解学生当
<正>本刊讯据A.H.Hale等报道(IADC/SPE 23 885):为了解井壁不稳定性基本机理,已开始了实验研究。该研究是直接针对钻井液化学为什么和如何影响井壁不稳定性的。研究了钻井液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ABO和RhD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和试管法法鉴定的6500例输
自宋代茶文化东传日本,以福建建窑生产的"建盏"为代表的茶盏亦流入日本,并被日本冠以"天目"之名,继而"天目"演变为日本对"茶碗"之总称。我国宋代的"建盏"与"天目"有着深厚的
以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植物顶坛花椒 (Zanthoxylum planispinumvar .dintanensis) [1] 为对象 ,根据当地特殊的“盆景农业”现象的特点 ,通过测定 1- 10龄的单株花椒的冠幅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极力追求职业技能教学和教育,基本把"德"忘在脑后,从而更多的学生不重视德育和美育。音乐教育能在人格素养方面给人予提高,例如:
<正>痛泻要方[1]最早见于《丹溪心法》[2],主治痛泻。后人在实际运用此方时总结出本方的功效为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主治脾虚肝强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
作者提出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中外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此文针对我国在城市与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和国外的实例从自然
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能够使学生愉快、健康地成长。班委领导班子、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共同目标、有特色的班级活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