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参量敏感性分析的建筑节能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源消耗中占到21%,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传统建筑设计方式具有主观性,缺乏科学性,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并不能保证节能需求。因此为提升建筑节能效率,有必要结合当地气候与环境资源,在参数化分析基础上进行高效的节能设计。本文在结合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同时利用机器学习代理模型,以天津地区的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建筑初步设计阶段中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建筑优化设计策略,并与整体优化进行对比,验证了敏感性分析和比较的必要性。首先通过阅读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影响节能的变量,构建了两个寒冷地区的办公建筑能耗模型。然后针对每个建筑研究对象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依托于参数化设计grasshopper平台建立建筑能耗的参数化模型。并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对建筑设计变量进行超拉丁方采样,利用BP神经网络对获取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高拟合建筑能耗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建好的能耗预测模型,在不同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下对建筑有关节能的被动设计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最终得到有关建筑各个参数及与其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建筑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最终建筑方案的重点优化设计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建筑能耗模型A排名前三的变量为窗户类型,层高,照明功率密度,但是气密性在总建筑负荷中的影响比在峰值负荷中要大。而在建筑能耗模型B中长宽比,高度,屋面保温层厚度才是影响最大的参量。并且对不同敏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成本和敏感性排序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模型首选Morris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应用NSGA2多目标遗传算法与预测模型结合的方式,针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敏感性分析的优化设计策略,并与整体优化设计策略进行比较。通过对优化过程以及pareto最优解集分析,前者的解集的分布度会降低,但是优化结果几乎相同,并且优化成本大大降低,这为以后的基于参数化分析的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提供新的行之有效的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有数量众多的既有建筑且大部分为高耗能建筑,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当前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以及人民对健康舒适环境的强烈愿望,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建筑进行普通的节能改造。因此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变得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节省人们的采暖空调费用,还能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完善建筑的功能,对提升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有较大帮助。然而,对于某一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时,往往存在多
电力系统中对于电能质量的提升策略有很多,合理高效的治理谐波和无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在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的领域中,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与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SVC)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把两者进行结合,在保持综合补偿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最终目标是产生补偿谐波和无功的补偿电流,从而使正弦电源电流在相位上与电源电压相等,使整个系统更好的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具体包括:电力系统中提供谐波和无功的负载对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逐年攀升,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缓解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出发,研究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了跨季节蓄热型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Solar Assiste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SAGSHP)系统。该系统具有集热、蓄热、供暖和供冷的多种功能,为了确定最佳系统配置形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为城市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户外开放空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人口爆炸现象与全球气候恶化现状,室外热舒适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微气候参数是影响室外热舒适的关键因素,但针对各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研究并不完善,尤其是具有明显的瞬时变化性和空间不均匀性的太阳辐射与风速,太阳辐射对全年热舒适的动态作用,以及与其他环境参数的耦合结果对热舒适
低碳中锰钢(C含量<0.1 wt.%,Mn含量4~12wt.%)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含有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细小的碳化物等相,使中锰钢具有高强度、高延伸率和优异韧性的特点。目前,中锰钢在建筑用钢、压力容器、桥梁、造船以及海洋平台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中锰钢来说,焊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工程中常用的各类熔焊手段,包括埋弧焊、气体保护焊、手工电弧焊(Shielded Meta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也在迅速扩张,地铁线路也随着城市的扩张的而不断延申。地铁运营的振动污染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并成为了掣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因素,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地铁运营对市区内历史古建的影响。全面探究古建筑在地铁振动影响下的动力响应,对于减小环境振动对古建筑带来的危害,合理制定古建筑减隔振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北京市颐和园北宫门木结构为例,探究临近地铁线路—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广和扶持下,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以其优良的抗震性能和较高的装配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新型的结构体系如组合剪力墙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结构体系的发展推动了配套外墙板体系的发展,轻质墙板成为趋势。但墙板体系成熟度不足,存在大规模开裂、脱落现象,亟待解决。研究适用于钢结构
目前国内外关于古建筑木结构的受力性能相关研究大多数是针对木结构的节点性能、动力特性及抗震特性的研究,只有部分学者针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风性能开展相关的研究。因此亟需开展关于我国木结构古建筑抗风性能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地处风力强劲的西北地区的嘉峪关木结构城楼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数值风洞模拟、动力特性研究和风振响应研究。本文以坡度角为30°的双坡屋面房屋为例,基于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其进行数值风洞模
“高线效应”是一个创造出来用形容纽约高线公园的词汇,指的是这座由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来的公园对于西切尔西区乃至更大区域复兴的惊人催化作用。被其领衔设计师詹姆斯·科纳评论为“一种新的景观”,高线公园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品。作为一派主流的理论,该理论于1997年提出,认为相比于建筑和规划通过景观能更好地组织城市。高线公园绝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这不仅仅体现在它的故事起源于1999年面临其拆除
铝镁合金是常见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焊接性能以及加工成形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交通、3C产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多向锻造工艺是制备细晶材料的一种广泛采用的剧烈塑性变形工艺,而关于铝镁合金的多向锻造与温轧工艺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Al-3.25Mg-0.37Zr-0.28Mn-0.19Y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向锻造与温轧工艺制备铝镁合金板材,并对制备过程中不同状态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