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管群传热的影响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diyidixie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源热泵系统由于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我国的夏热冬冷地区使用较为普遍。然而在这些地区,建筑物冷热负荷不平衡,埋管换热器向土壤释放的热量远大于从土壤中吸收的热量,热泵系统长时间运行后,就会造成热量在地下土壤积聚,土壤温度升高,土壤与埋管换热器之间放热温差逐渐减小,致使埋管换热器释放的热量不易排出,严重时可导致热泵机组高压保护停机,这对于夏季工况是极为不利的。地下水渗流能够减弱或消除这种热堆积效应。埋管换热器垂直埋管深度一般为40-200m,在这么深的地层内,或多或少地存在地下水的流动。因此,如何利用地下水渗流来最大程度地缓解热堆积,从而获得最佳系统设计,是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本文依据Green函数的理论基础建立了有地下水渗流时的单管的有限长线热源模型,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出埋管周围土壤的过余温度值。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出布置多个埋管时管群区域土壤的过余温度响应。结合南京的一个工程实例,模拟在变负荷工况下,系统全年运行和冬夏季单季运行后,地下水渗流对不同布置形式的管群周围土壤过余温度场的影响。本文重点对比分析当埋管位置固定时,地下水渗流方向对不同布置形式的管群换热的影响。由于几何对称性,对于顺排布置的管群,地下水流动取0°、15°、30°和45°四个方向;对于叉排形式的管群,地下水流动取0°、15°、30°和90°四个方向。在这三种运行工况下,无论管群是顺排还是叉排布置,地下水当量渗流速度在10-6m/s数量级时能大大降低由于冷热负荷不平衡而带来的土壤热堆积效应。存在地下水渗流时,无论管群是处于顺排还是叉排布置,都存在一个最优的渗流方向角使得周围土壤的平均过余温度最小,同时还存在一个最劣的渗流方向角,使得周围土壤的平均过余温度最大。无论是有无地下水渗流,管群顺排布置时的平均过余温度都比叉排布置时低。但是叉排布置时土壤过余温度场分布更均匀,更节省占地面积。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理的埋管管方式,有效利用地下水渗流,能够极大地削弱由于冷热负荷不平衡带来的热堆积,同时也进一步表明考虑地下水渗流对于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法以其轻质高强、施工方便、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近年来在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改造工程中得到一定应用。目前,有关常温下和高温下的FRP与混凝土的
在对铀矿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多达200多亿吨,其中的放射性核素通过迁移严重危害了周围的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本文以我国南方某铀尾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U(Ⅵ)的污染现状,并研究U(Ⅵ)在酸雨条件下的在地下水中随时间和空间的迁移情况。通过分析其结果为铀尾矿区对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首先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实验,并通过综合分析得到了不同pH条件下,U(Ⅵ)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是欧亚地震带经过的地区。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0年4.14玉树地震都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在经济收入较低的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性能,拥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都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建筑的各个领域。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的连接节点是
近年来,钢管结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大悬挑公共建筑。但是钢管结构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有时不足,限制了钢管结构在工程上的应用。国内外学术界对弦杆内填充混凝土这种提
随悬索桥修建的日益长大化,其刚度和阻尼明显减小,因此颤振临界风速也大幅降低,颤振问题成为悬索桥抗风设计的关键。本文以一主跨1280m的大跨度悬索桥为背景,专门针对颤振分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是非常薄弱的。由于地震时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建
为了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长周期结构的振动控制,本文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原理以及齿轮传动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被动控制装置——齿轮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砌体结构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型式,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均很低,因此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而我国又是一个多地
在传统的钢框架结构设计中,人们通常将梁-柱节点连接假定为完全刚接和理想铰接,以方便计算。事实上,大部分梁-柱节点的连接性能介于二者之间,属于半刚性连接。大量的研究表明: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