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岩(土)相互作用的红层滑坡形成机理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层滑坡在四川盆地大量发育,且具有群发性等特点,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具有较大威胁。水是红层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从水-岩(土)相互作用角度能够更加系统且深入地揭示红层滑坡形成机理。本文通过矿物成分分析、滑带土微观结构分析、土工实验以及水-岩(土)化学作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以特征矿物为切入点,分别从水-岩(土)化学作用和水-岩(土)物理力学作用角度分析红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滑带土矿物成分、微观结构以及强度和变形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对滑带土物理化学性质起控制性作用的特征矿物为黏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黏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在红层滑坡滑带土所有矿物组分中具有较大占比;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被黏土基质包裹,在土体中不承担骨架作用;滑带土的应变软化特征与黏土矿物的张性解体和颗粒重排列有关;滑带土的高黏聚力、低内摩擦角是由于黏土矿物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带电等特性造成的。基于上述特征,综合确定了黏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是红层滑坡滑带土中的特征矿物。(2)通过高压开放流动体系模拟实验,确定了不同因素(压力、p H、流速、化学成分)对水-岩(土)化学作用的影响规律。选用黏土矿物和碎屑矿物的典型代表——蒙脱石和方解石作为实验材料,选取矿物溶解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开放流动体系模拟实验确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水-岩(土)化学作用规律。研究表明:矿物溶解速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压力对溶解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限度;(2)不同矿物对于压力的响应不同,蒙脱石的响应远远强于方解石;(3)酸性条件下矿物溶解速率与p H值呈负相关;(4)矿物溶解的流速效应十分复杂,受压强、p H和矿物种类的综合影响;(5)矿物溶解不满足化学计量关系。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主要与矿物晶体反应位、反应溶液H+活度、反应平衡状态等有关。(3)通过强度实验、崩解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矿物晶体特性,定量地确定了水-岩(土)相互作用对红层滑坡形成的影响规律。由于滑带中长石类矿物的水解作用以及地下水对其它位置的次生黏土矿物的运移,滑带土中黏土矿物含量在滑坡形成过程中不断升高,导致滑带土黏聚力增大,而内摩擦角减小。原岩矿物在酸性水环境下发生强烈的溶解作用,致使土体微观结构从致密向松散破碎转换,导致滑带土强度显著降低。伊利石和蒙脱石等膨胀型矿物的存在使土体具有较强的崩解性,导致滑坡土体在季节性气候变化以及库水位变动等条件下发生崩解作用,在坡体内孕育大量崩解裂隙,既为地下水提供了渗流通道,又增强了坡体安全系数对降雨的敏感性。滑坡启动前大量雨水入渗,一方面显著增加了坡体的自重,另一方面在坡体内产生较高的静水压力,促进滑坡的发生。
其他文献
海洋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海运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动态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港口面临着航行安全、运营效率、管理难度等多方面的挑战。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技术以及海上交通导航辅助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具有自主导航、自主装卸货物、无人驾驶等智能服务的现代化港口建设能够提高港口航行安全、运营效率等,以及优化管理体制。然
固体物源是泥石流形成的三大基本条件之一,固体物源的有无及多寡关系着泥石流发生、发展过程及规模。可移动固体物质是前人提出具有明晰物理意义的概念,旨在从力学角度对泥石流固体物质进行研究。可移动临界深度判别是可移动固体物质量化的核心,本文基于此,围绕泥石流固体物质可移动临界深度判别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基于力学分析,建立了饱和渗流、渗流和径流共同作用下固体物质可移动临界深度判别模型,
在当今国内外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创新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创新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传统的创新通常是有目的地执行,不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成果。越轨创新行为能够打破以往创新模式中存在不足的瓶颈,为组织的创新带来新的途径。因此,越轨创新行为是组织的隐形财富。同时,随着地域之间隔阂的消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一起工作已非常普遍,在这种多元环境中自我价值感发挥的作
植被措施是治理山地灾害较为有效的方法,为探究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雨强118mm/h),对20°、35°、50°、60°斜坡的固坡效应,本文用植被模型代替真实植物,构建了宽带密植、窄带密植、等距稀植三种乔木边坡类型,密植、适中种植、稀植三种灌木边坡类型,一种草本边坡类型及裸坡对照,共开展32组室内模型边坡人工降雨实验。基于模型试验,本文分析了实验边坡破坏过程与模式,推导了乔木边坡、灌木
当前,中国经济脉搏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全球经济的大动脉,我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拥有着全世界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集群。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全球经济出现触底回升的态势背景下,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务机关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合计8953亿元人民币。如今,我国正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口退(免)税政策对于促进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调节出口国际市场的产品结构、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机
泥石流是山区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破坏建筑设施。泥石流的主要诱因是降雨和地震。2010年8月12日至14日,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2008年汶川地震震区发生大暴雨,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因此,详细调查泥石流的启动机制和运移特征可以数值模拟的实施(特别是在汶川这样的山区)提供指导。龙池流域因为容易受到强降雨影响引发泥石流灾害而做为一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本研究从杏鲍菇中提取多肽,通过超滤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组分,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添加到酸豆乳中制备一种功能性发酵制品,研究其抗氧化、免疫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功能性酸豆乳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提取杏鲍菇蛋白质,优化酶解法制备杏鲍菇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
对线性工程沿线滑坡灾害进行科学地危险区识别,可使线路尽量地规避滑坡危险区和预先做好防治措施,以此达到降低灾害损失和主动防治的目的。川藏交通廊道邦达机场至然乌区段的滑坡灾害十分发育,对区段内已有国道318线道路工程和以该段作为比选线路的川藏铁路工程具有较大安全隐患。本文以川藏交通廊道邦达机场至然乌段为研究区,分别基于水文分析法和基于地表曲率分水岭法划分的斜坡单元为基本分析单元,采用频率比方法对研究区
生物工程和岩土工程是泥石流灾害防治的两大重要措施,将生物工程和岩土工程相结合进行泥石流灾害治理,是目前泥石流防治领域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植被过滤带为生物工程,以梳齿坝为岩土工程,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水槽模拟试验,来探讨不同布置参数(株距、行距)对植被过滤带拦砂效益的影响,分析植被过滤带和梳齿坝之间不同搭配模式对拦砂效益的影响,构建了“植被过滤带+梳齿坝”生态-岩土工程从整体到局部的优化配置模式
NaA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孔径为0.41nm的三维孔隙体系的典型沸石分子筛,其晶穴内部存在着强大的电场和极性作用,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由其形成的无机膜可通过渗透汽化脱除有机物中的水分,在醇/水体系等有机物脱水分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NaA分子筛膜的制备及性能方面,存在着合成周期长、成膜效率低及易形成膜缺陷等问题。因此,探索分子筛膜的快速合成方法和提高成膜品质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