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中年书院时期剧作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士铨(1725-1785)是我国清中叶著名的文人,他不仅诗、文、词俱佳,在当时与袁枚、赵翼一起被誉为“乾隆三大家”,戏曲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蒋氏现存的十六种戏曲中,共有五种作于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年(1765-1775),士铨四十一岁至五十一岁这段时间。期间,士铨辞官之后流徙于江浙一带,先后主持绍兴蕺山书院、杭州崇文书院和扬州的安定书院。本文即以蒋士铨在此中年书院时期所创作的戏剧——《桂林霜》、《四弦秋》、《雪中人》、《香祖楼》、《临川梦》为研究对象,对此期蒋氏的剧作中展现的复杂思想、创作心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文章还结合乾隆时期的戏曲创作与演出状况对蒋氏的戏曲观念、声腔表现、曲辞风格以及士铨中年书院时期戏曲创作高潮形成的客观原因有所思考。本文主体部分分做四章,书院戏曲创作高潮形成的客观原因放入余论部分进行了简要的述论。第一章从士铨书院剧作所展现的“忠孝义烈”之心与“经师循吏”之志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剧作中的“忠臣”、“孝子”、“义士”、“节妇烈女”及“经师”、“循吏”等人物群体的研究,分析了士铨的“经世致用”思想。本章还结合了清代对程朱理学的整体认同、明季以来诸子学复兴等客观背景,以及蒋氏本人的见义勇为的主体性格特点,对其“经世致用”思想的成因进行了浅要的剖析。论文第二章主要以《香祖楼》、《临川梦》两部剧作为核心,对蒋氏的性情观进行了探讨。本章中,笔者将《香祖楼》一剧与士铨早年剧作《空谷香》传奇进行了比较,通过相同题材剧作在不同时期的同异分析,展现士铨“性情论”的深入;同时还将《临川梦》一剧置于明清戏曲作品的历史序列中,将之与汤显祖“临川四梦”和明清“小青娘”系列剧作进行了比较,试图揭示士铨性情思想的独到与深刻。在对士铨宣称“情统一切”又坚持“情正”观念的情理调和倾向进行诠释时,则主要梳理了蒋氏对汤显祖“主情”观念和程朱理学性理学说的承继,并通过与乾隆时期“性灵派”主将袁枚的性情观相比较,发明了士铨性情思想的价值与意义。第三章将士铨书院剧作与其坎坷经历相结合,析读了此期剧作中士铨复杂纠结的种种身世之感,并对蒋氏书院剧作中逐渐表现出来的逃禅和归隐倾向及其促因有所揭示。第四章集中着眼于蒋士铨书院剧作的本体特色,通过对蒋氏这一时期渐为明晰的戏曲观念、声腔运用上的多元化与曲辞俊爽清婉的文学特色的研究,试图以点带面地明确蒋氏剧作在乾隆时期花雅争胜的戏曲演出状况之下的独特价值。最后,文章从士铨书院时期的戏曲创作活动出发,结合江浙一带的戏曲演出和品评状况等外延环境因素,对蒋氏中年戏曲创作高潮形成的客观原因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论文主要从文学思想、文人心态、文体特色与文学创作活动四个方面系统探讨了蒋士铨书院时期的经历、思想及其剧作的特色,旨在深入挖掘蒋氏剧作的价值,勾画出蒋士铨在清代戏剧史、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和位置,并由此展开对清中期昆剧创作演出状况及花雅争胜局面形成原因的探索。为了补充正文的论述,附录第一部分针对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写作需要编制了《蒋心余先生年谱新编》,对蒋氏中年书院时期的经历与交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考察,对蒋氏与戏曲创作、赏析相关的诗文及活动进行了特别关注,并增加了有关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及戏曲创作、评论状况的内容;附录第二部分对二百余年来蒋士铨剧作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附录第三部分对蒋氏现存十六部剧作中的南北合套和北曲套曲的套式和角色安排进行了罗列,以补充第四章第二节中论述剧作声腔特色时无法全面涵括上述两种套式的不足,提供一种参考。
其他文献
行状文是我国古典散文中的重要文体之一,简单说来,它是一种为死者请求谥号而做的文章,与“传”并称为“传状”文。行状文具有独立的文体价值和文学价值,其发展演变与我国古代
白介素-11是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造血调控因子,对造血细胞,尤其是巨核细胞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及小肠腺窝绒毛干细胞等非造血细胞亦具有明显的生
自从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年首次提出衔接理论以来,衔接和连贯理论就一直备受语言学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围绕着这个理论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不少学者认为,衔接与连贯具有密切
收费公路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中投资体量最大的领域,是国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应用的重要行业之一。通过应用PPP模式,有助于解决收费
《耳谈类增》是明末王同轨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从创作动机入手,分析作者在劝惩教化、表达孤愤思想和娱乐遣兴等方面的写作起因。小说以他人和自身的见闻为主要题材,内容分为
新时期创新创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重庆理工大学胡顺仁教授团队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成果导向教育(OBE)相
本研究分别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角度出发,以大学生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愤怒)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探讨不同自尊水平个体注意偏向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
桐城派在清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其诗学理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活于嘉道时期的方东树,其诗学理论颇受桐城古文理论主张的影响。他总结了桐城前人文论和诗
《杨柳枝》,隋唐近代曲辞,自中唐时期白居易根据“洛下新声”创作《杨柳枝》之后,此曲风靡中晚唐,广为流传,直至清代而盛行不衰,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学术界
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杜亚泉,由于时局的影响,很早就萌生了济世救民的意识。头脑清晰、思维敏锐的他,通过自学,学贯中西,在自然科学方面成绩卓著,被称为“中国科学界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