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技术的铸钢齿轮毛坯覆膜砂精铸工艺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模具技术是3D打印技术与模具技术的结合,是一种快速制造模具的新方法、新工艺。本文以斜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种将3D打印技术、硅橡胶快速模具技术、环氧树脂快速模具技术、水玻璃砂及覆膜砂铸造技术相结合的斜齿轮的精密铸造技术,运用铸造模拟软件Any Casting对其充型模拟过程以及凝固模拟过程进行流动分析及温度场分析。本文开发的该技术可制造出带有近似齿形的齿轮毛坯,缩短齿轮精密铸造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对铸件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艺设计,进行浇注位置的选择,确定分型面位置,进行砂芯、芯盒的尺寸计算和模型的设计,进行浇注系统和补缩系统的设计,设计出了开放式底注式浇注系统,为后续的数值模拟过程提供了工艺基础。通过Any Casting软件进行铸造模拟并分析结果,优化补缩系统,得到铸件在浇注温度为1650°C,浇口充型速度为20cm/s时,铸件充型过程平稳,凝固顺序合适,无明显的缩孔缩松缺陷,模拟结果满足铸件生产的要求。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原型模具之后,进行硅橡胶模具的翻制,硅橡胶表面复制率高,弹性好,可以较好地复制出原型模具的表面形状。为了保证模具厚度合适,固化时间短,粘度合适,刷制精度高,进行硅橡胶配比实验研究。得到硅橡胶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2时,硅橡胶的粘度合适,模具的固化时间最短,设置每次涂刷厚度为5mm,多次涂刷得到硅橡胶模具。因为硅橡胶模具质软,选择石膏作为硅橡胶模具的背层,使模具有足够的强度。为了使石膏背层有足够高的精度并且石膏浆料粘度合适,实验研究石膏和水的最佳配比,得到石膏粉末和水的混合比为100:40时,石膏背层粘度合适,得到的石膏背层的精度最高。用制得的硅橡胶模具来进行环氧树脂模具的翻制,环氧树脂模具是为了制覆膜砂型,需要满足耐高温的要求,本实验选择用耐高温的环氧树脂,制得的模具有足够的强度、硬度,可以保证在加热过程中,模具能保持原来的强度并且不变形。在探究制备环氧树脂模具的工艺时,添加铝粉能增加模具的导热性能,添加氧化铝和碳化硅粉末,能增加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背层材料中加入玻璃纤维丝,可提高模具的强度,得出环氧树脂基料的质量分数为40%,固化剂为10%,铝粉为20%,碳化硅为14%,氧化铝为7%,短玻璃纤维为9%,环氧树脂的刷制粘度合适,制得的环氧树脂模具有较高的硬度。采用复合铸型,因为覆膜砂型成型速度快,精度较高,适于用来成型复杂曲面的齿轮齿廓。用水玻璃砂组成上、下型腔,覆膜砂型用来成型齿轮齿廓,该工艺方法既可以保证得到近似齿形的铸件,又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得到精度较高的产品。
其他文献
风电叶片全尺寸疲劳试验是检验其寿命最直接的手段,而目前国内的叶片疲劳试验主要采用单点惯性激振的方法,但单点惯性激振存在驱动力不足、试验弯矩分布精度低等缺点。虽然两点惯性激振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但在叶片振动过程中,两激振器与叶片间存在耦合效应,且疲劳试验是在室外进行,在众多外界干扰因素以及电气特性的差异作用下使得该耦合效应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叶片振动过程中耦合效应对激振器的影响规律,设计
学位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黑臭水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水环境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恢复河道生境和实现黑臭水的资源化利用,本论文以黑臭水为研究对象,接种雨生红球藻M1(H.pluvialis M1)使之成为处理水样中的优势种。采用生物接触氧化(BCO)工艺协同培养土著微生物和紫外光解黑臭水为预处理对比工艺,优化藻菌共生培养条件,解析不同光源下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构建高效藻菌共生系统,实现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
电力系统接地的长期有效性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对于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击事故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行输电线路杆塔存在着土壤电阻率高、接地施工困难、降阻效率低等问题。土壤条件以及高频电流作用下接地导体呈现的趋肤效应、电感效应是影响接地装置散流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接地装置散流特性的影响,对提高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系统的防雷性能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考虑地形特征的杆塔辅助
双目测距是由左、右相机同时拍摄被测场景内物体,根据相机的内外参数(如像素焦距、倾斜系数、旋转矩阵等),再通过物体在左、右两幅视图成像中的视差,得出物体在三维世界中真实距离的技术。目前,双目测距技术已经应用于各类场景,如目标跟踪、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无人机导航等。双目测距相对于单目测距的优点是无需判断前方出现的障碍物类别,有更好的识别精度。为提高双目测距的精度,本文对双目测距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1
矿山采掘工作面顶板由于复杂的地质作用和开采爆破等影响,导致部分岩体有脱落母岩风险,严重危及作业人员安全。针对矿山采掘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性检测,基于传统的顶板安全性人工探测“敲帮问顶”作业判别机制,提出了利用冲击顶板岩体产生的音频信号和反弹回冲击杆的振动信息判断矿山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性的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不同裂隙发育状态下的岩石冲击试验,对其产生音频信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问题愈发突出,化石能源的短缺与电力需求的增长之间矛盾重重,而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电网技术则是当前电力系统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应用之一。下垂控制是并联微网逆变器最常见的控制手段之一,能够在无通信的情况下实现合理分配功率的目的,可是传统下垂控制是建立在线路为感性的高压微电网前提下的,若为低压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很难实现输出功率的合理分配。本文结合同步相量测量(PMU)在配电网中的发展
在现代杀菌行业中,将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应用在杀菌领域效果较好,在杀灭大量细菌的前提下能够保证食品的营养物质,色素,味道不会发生改变。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分为间接式和连续式两种模式:间接式灭菌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连续式杀菌仅能处理单一细菌。因此,研制出可以连续工作且能同时灭除多种细菌的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非常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的机理,研究了待处理液中的细菌在不同电场强度
直流微网无需考虑无功功率、频率、相位等问题,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具有更高的供电可靠性。然而由大量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直流微网响应速度很快,导致直流微网成为低惯性系统,极易受到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波动与负载频繁投切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大量储能单元分布式地接入直流微网,各储能单元间不合理的功率分配会降低微网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性,因此针对变换器控制进行研究,实现储能单元间合理的功率分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分支可以实现“即插即用”保证良好电能质量的同时能够减小对大电网的冲击。微网系统中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种类繁多,为减少建设成本、削弱或消除不同控制回路的相互干扰,无需联络线进行信号传输的下垂控制策略备受青睐。结合实际低压微网系统,线路参数的阻感比(R/X)取值较高,不符合传统集中式发电系统的线路阻感特性,直接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可能造成电能质量下降以及输出功率存在耦合等问题。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