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T区块U段-T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t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上白垩统Napo组U段-T段碎屑岩是Tarapoa区块的最重要的含油气层位之一。目前对研究区U段-T段物源、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展布规律仍不明确,制约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本文综合应用岩心、薄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与现代沉积对比,对Oriente盆地上白垩统Napo组U-T段进行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研究表明:(1)Napo组共发育5个三级层序,为KSQ2、KSQ3、KSQ4、KSQ5及KSQ6。T段对应于KSQ2的陆架边缘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U与T段之间的B灰岩对应于KSQ2的高位体系域;U段对应于KSQ3的陆架边缘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U段砂岩上覆的A灰岩对应于KSQ3的高位域。T段进一步划分为4个准层序,U段砂岩划分为6个准层序。(2)基于岩心发育大量指示潮汐作用的双向交错层理、泥披层,U段和T段的垂向序列向上皆为逐渐变深序列,泥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海陆过渡环境等证据,认为U和T段沉积体系主要为潮控河口湾和潮控陆棚沉积体系。(3)识别出10种岩相类型和6种微相类型,包括潮汐河道-砂坝微相、沙质潮坪微相、泥质潮坪微相、海绿石席状砂微相、灰岩滩微相及泥质陆棚微相;研究区U段和T段主要发育中河口湾和外河口湾亚相,中河口湾主要发育潮汐河道微相,外河口湾发育潮汐砂坝和沙质潮坪微相。潮控陆棚发育海绿石席状砂微相和泥质陆棚;(4)U段和T段均发生快速海退-缓慢海侵的沉积旋回,沉积相带由研究区西南向东北方向发生退积,河流由研究区东北流向西南,逐渐过渡为潮控河口湾、潮控陆棚环境;(5)在外河口湾轴部发育西南-东北向延伸的潮汐砂坝微相,是Ⅰ类储层,中河口湾的潮汐河道微相为Ⅱ类储层,沙质潮坪为Ⅲ类储层,潮控陆棚发育的海绿石席状砂为Ⅳ类储层。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双侧向测井仪器测量斜井及水平井时,扩径、侵入、钻井液密度与矿化度、围岩层厚、围岩电阻率等环境因素会影响视电阻率的起伏变化,这些测井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变得困难,因此要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因素校正。由于双侧向测井仪器测量斜井及水平井时,地层介质已经不具有旋转对称性,所以我们得到的测井曲线与常规测井曲线规律不同,难以直观反映地层的信息。传统的二维校正图版及解释方式,不能很好的解释地层真
学位
学位
对混油浓度曲线预测的准确程度影响顺序输送的批次界面跟踪及混油切割。当前混油浓度曲线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为加深对浓度曲线非对称性认识,本文详细研究了成品油管道混油浓度非对称性分布特性,提出了衡量混油浓度曲线非对称性的新方法,量化了各因素对非对称性分布的影响程度。本文首先基于对流扩散方程建立了混油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管壁处吸附效应,对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网格无关性检验、与实验数据及经验
学位
沧东凹陷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其中孔二段是主要的油气来源。由于构造及沉积条件不同,使得凹陷内不同构造带的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也有待深入地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地震、钻井、测井、录井及分析测试资料,利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技术等,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沧东凹陷成藏条件,对油气输导体系及运移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在搞清了油气生成时间、运移、聚集规律及成藏期次的基础上,对典型油气藏进行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