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体流变特性的单桩沉降计算模型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具有承载力高、变形小和适用性强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工程、近海采油平台、海岸码头及核电站等基础工程中。桩周土具有流变性,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要大于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甚至会产生蠕变破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土体的流变性对桩沉降的影响问题。考虑桩周土体流变性的桩沉降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却具有重要的现实工程意义,一直是一个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本文基于土体的流变性,分别将桩周土考虑成粘弹性体或粘弹塑性体,建立了考虑土体粘性的桩沉降计算模型,求得了均匀粘弹性土中桩沉降随时间变化的半解析解和解析解,分析了土体粘性对桩沉降性状的影响,提出了计算分层粘弹塑性土中桩沉降的波动模拟方法,并提出了室内模拟试验或波动模拟拟合反演确定土体模型粘性参数以及计算桩长期沉降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考虑土体粘弹特性,将桩周土简化为开尔文粘弹体模型,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逆变换等数学工具,求得了均匀地基土中桩沉降随时间变化的半解析解,并采用变量分离法和广义Fourier级数展开,求得了均匀地基土中的桩身变形的解析解。在求得解析解的基础上,得到了桩身位移、应变、轴力、土的总阻力、桩侧摩阻力和粘滞阻力等沿桩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各参数的变化对桩沉降性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考虑土体的粘弹塑性特性,提出了将静荷载在时间上离散化、利用波动理论分析计算粘弹塑性土体中的桩在静荷载作用下沉降的波动模拟方法。该方法将静荷载离散成无数个连续的瞬态荷载,并利用波动理论来分析这些连续的微小时间段内的荷载作用,最后叠加得到桩在静载作用下的沉降。通过与桩身弹性压缩理论、荷载传递法和粘弹性理论解析解的比较,验证了波动模拟法的正确性。由于土体计算模型采用了粘弹塑性模型,工程实例对比结果表明,波动模拟法很好地模拟了桩接近破坏或在破坏时的变形。该方法可计算桩在复杂荷载作用下或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沉降。  3、通过分析持荷时间及施加荷载大小对桩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室内快速模拟静载试验来确定土体模型粘滞参数的方法。由于土的粘滞性,桩的破坏时间和破坏荷载有关,破坏荷载越大,破坏时间越短,根据模拟静载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及其对应的破坏时间,来计算得到土的粘滞参数,为考虑土体流变性的桩沉降计算模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土体粘滞参数,用来计算桩的长期沉降。  4、为了给计算模型提供可靠的计算参数,提出了根据静载试验数据、利用本文提出的波动模拟法拟合反演土模型参数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计算桩长期沉降的方法。这些参数是根据现场静载试验结果反演得出的,利用这些土粘弹塑参数来计算桩的长期沉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工程实例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针对以上研究内容,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方便实际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水泥砂浆作为工程中常用的加固砖砌体承载力材料之一,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应的水泥砂浆加固薄层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由于实际加固工程中,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层的厚度一般比较薄,通常为25mm~35mm,大多数的混凝土现场检测方法都不适用,而后装拔出法对测试厚度的要求与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层厚度相匹配,非常适合水泥砂浆加固薄层的现场检测。本文采用后装拔出法对用于加固砌体砖墙的钢筋网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进行试验
在现行规范与工程设计中,止水帷幕一般当作安全储备而不考虑其挡土作用,往往使基坑支护设计偏于保守,容易造成工程浪费,不利于土钉墙支护技术的推广。因此研究止水帷幕对土钉
抗震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结构方案的选取往往要基于抗震设计的要求,因此在地震作用下进行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才有意义。目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一般是设计人员凭自身的
相比于其他抗震设计方法,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有很多自己的优点,这也使得它越来越被设计人员接受和使用,很多国家都把它列入到自己的设计规范中,然而它的理论基础并
目前水泥土墙的设计仍是参照传统的重力式挡墙的模式来进行计算,采用静水压力,不考虑渗流作用的影响。但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对基坑进行开挖时,都需对基坑进行降水,悬挂式止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地震频发以及地震造成的巨大严重,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能也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也
由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具有形象、直观、真实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电、交通、能源和矿山工程等领域的地下工程,尤其是近年来更是发挥了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同常规模型试验主要不同的地方,从本构关系来说,首先是考虑了弹塑性特性,其次是尽可能利用模型本身的容重去模拟原型的自重。归根结底,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模型材料的不同,所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模型材料的选择,以及模型材料的力学性
随着深部煤矿的不断开采,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关乎民生大计的重要课题,也将是未来岩体力学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领域之一。另外,在能源、地质
21世纪是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纪,盾构法隧道修建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城市地铁工程修建当中。但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仍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题,如果施工技术控制不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装配式结构的部分组成构件都提前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这使得装配式建筑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正是这些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