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菌诱导表达基因TaABCF1的克隆、表达特性和功能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引起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和传播,常常导致小麦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对小麦抗条锈病调控基因的克隆、表达特性和功能分析,可以为小麦抗病机理研究和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植物ABC蛋白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超家族蛋白,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本研究从抗病小麦CN19与条锈菌生理小种CY32互作的SSH文库中筛选了一条与植物ABC蛋白F家族成员1(ABCF1)相似性较高的EST序列,通过克隆获得了一个条锈菌诱导表达基因;以抗病小麦品种CN19和感病小麦品种MY11为研究材料,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同时,运用BSMV-VIGS技术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课题组已有的UniGenes13序列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法,首次从小麦中克隆了一个ABC蛋白F1基因,命名为TaABCF1。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1786bp,编码592个氨基酸,含有两个ATP结合盒(NBDs)以及连接这两个NBDs的氨基酸残基链(ABC-tran-2),与节节麦和乌拉尔图小麦的ABCF1基因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99%)。2、根、茎、叶中的基因表达模式显示,TaABCF1基因的表达既存在组织特异性,也存在品种特异性。该基因在CN19各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茎(P<0.01)>叶>根(P<0.01);而在MY11各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则分别是叶>根>茎(P<0.05)。3、TaABCF1基因在条锈菌CY32侵染后的表达分析显示:TaABCF1在抗、感小麦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CN19中,该基因在病原菌接种后24小时表达量上调达到高峰(P<0.01),之后逐渐减低;在MY11中,该基因在病原菌接种后表达量变异不大,在96小时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并一直持续到120小时实验结束。4、TaABCF1基因在4种外源激素(ABA/SA/JA/ET)处理后的表达分析显示:不同激素处理后,TaABCF1的应答反应不同,表达模式存品种差异。在CN19中,ABA诱导该基因下调表达,ET则诱导该基因上调表达,在SA和JA处理下该基因呈现上调和下调表达两种状态;而在MY11中,这4种激素均能够诱导该基因上调表达。5、TaABCF1基因在CN19中的功能分析显示:TaABCF1的沉默导致了植株生长缓慢,致整株变得矮小,叶片出现条状坏死,抽穗时间比对照晚10天,正常结实;对新生叶接种CY32观察,叶片出现透明坏死至萎蔫死亡,无病孢子发生。推测,该基因参与了小麦最基本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参与了条锈病菌诱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的负调控过程。
其他文献
周文
本研究以采集于重庆、广西、湖南等地的野生或栽培黄花蒿种子或幼苗的72份种质为试验材料,同时在广西靖西县新靖镇那唐村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的种质圃种植。分别于黄花蒿的孕蕾期测定各种质的青蒿素含量、经济产量,于收获期观测了黄花蒿的株高、茎基粗、冠幅、节间距等生物学特性,同时测定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干燥方法的青蒿素含量。获得如下结果:1.通过对黄花蒿生物学特性的观测,结果表明:黄花蒿单株间的生育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麦类作物种子胚乳中重要的贮藏蛋白之一,其组成和含量直接影响着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高分子谷蛋白基因的组成和种类是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普通小麦
本文简述2001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理论,并结合该理论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教学案例.首先运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再用
背景: 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s)是周围神经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细胞,神经损伤后它对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比较公认的种子细胞。然而SCs存在不足,如:自体来源的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众筹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面临融资难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众筹模式纳入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
马尾松林作为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主要造林树种,面积已超过200万hm2,但大面的马尾松纯林带来了地力衰退、病虫害集中暴发以及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制约
原名王丕,1966年生于上海。元社社员。曾被《中国书画》杂志提名“中国当下最具学术价值的十位青年画家”.2006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收藏家关注的青年画家”。2004年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病菌(Ergsiphe gre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专性寄生真菌病害,在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小麦生产中危害日趋严重。培育抗性品种是控制白粉病的有效途径。来自于小麦近缘物种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对白粉病抗性强、抗谱广,已经作为我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新一代抗源广泛利用。鉴定Pm21基因发挥抗病作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录因子、信号传导途径和重要防卫反应基因
为了探索1RS.1B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生态地域的稳定性,创制了由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小麦品种川农17和非1RS.1BL易位的小麦品种绵阳11杂交的重组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