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水禽源APEC中NDM和MCR-1的流行特征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chiren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能引起鸡、多种水禽和其他鸟类肠外感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目前APEC的多重耐药情况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出现了对合称为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最后一道防线”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多粘菌素耐药的APEC,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苏北及周边地区和广西地区水禽源APEC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本实验室于2018年~2019年对江苏北部及周边地区228份水禽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苏北地区的APEC及本实验室保存的从广西地区分离到的69株APEC菌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对其耐药基因,包括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粘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共计17种耐药基因,进行了 PCR鉴定。结果显示,在苏北地区分离到的细菌中,共鉴定出50株APEC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北及周边地区APEC分离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100%、96%、86%,多重耐药性较严重,耐4、5、6、7种抗生素的现象较普遍。APEC分离菌株对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在β-内酰胺类的耐药基因检测中,blaTEM、blaCTX-M、blaSHV的检出率分别为58%、60%、20%;广西地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氧氟沙星(56.5%)、恩诺沙星(69.6%)、氟苯尼考(79.7%)、氨苄西林(91.3%)、四环素(98.6%)的耐药率较高,而对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均不耐药。本试验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表明分离到的APEC耐药情况严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可为养禽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2、水禽源APEC的NDM基因的鉴定及特性分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美罗培南)被认为是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禁用于兽医临床,但近几年已有研究人员从动物中检测到了blaNDM基因,这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在第二章的耐药性研究中发现两株APEC对美罗培南耐药,检测其耐药基因发现两株APEC都含有NDM(New Metallo-β-Lactamase)基因,进一步经改良Hoge试验验证该两株菌均产碳青霉烯酶;再对它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后发现EC162携带blaNDM-1基因,EC171携带blaNDM4基因;接合实验表明blaNDM-4基因存在于质粒中,可以转入受体菌EC600中。因EC162携带利福平抗性,因此未对其进行接合试验。对EC17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检测表明EC171属于ST156型,D组,血清型为O33H31,除了blaNDM-4,该菌还携带15个其他耐药基因;对EC16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EC162属于ST5869型,血清型为O171H23,除了blaNDM-1,该菌还携带19个其他耐药基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禁止使用于动物,目前对NDM耐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他类型的大肠杆菌上,因此对APEC特别是水禽源APEC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研究将增加我们对动物源携带和blaNDM-1和blaNDM-4基因耐药菌株的了解。3、水禽源APEC的MCR-1基因鉴定及特性分析多粘菌素被认为是治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最后“特效药”之一,其耐药菌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这些多重耐药性(MDR,Multi-Drug Resistance)细菌的出现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风险,并造成了严重的感染和死亡。在本研究的第二章中鉴定出了 10株携带mcr-1(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基因的APEC,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山东源的11株mcr-1阳性APEC,共计有21株mcr-1阳性APEC。对这21株APEC进行了多粘菌素MIC的测定,根据CLSI标准,结果表明21株APEC均对多粘菌素耐药;采用利福平耐药的EC600作为受体菌,对21株APEC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成功转移了 14株APEC;对21株APEC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1株APEC具有多种不同的ST型和血清型,其中ST93型、ST349型、ST448型 APEC;O166H15 型、O8H8 型、O21H52 型 APEC 占优势;在 21 株 mcr-1 阳性 APEC中发现了携带 IncHI2(12/21)、IncX4(10/21)、IncI2(4/21)这 3 种与 mcr-1 基因传播相关的质粒类型。本研究对江苏、安徽、山东、广西的部分地区地区进行了mcr-1基因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为研究携带mcr-1基因的APEC的多样性提供了参考价值,丰富了mcr-1基因的传播数据。4、耐药性APEC噬菌体的分离及特性分析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增长,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变得困难重重。噬菌体可以特异性的杀死宿主菌并对其它微生物没有毒性,有望成为较好的抗生素替代品。本研究对这些耐药菌进行了噬菌体的初步分离工作,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养殖场污水中筛选噬菌体,筛选到了 1株mcr-1阳性APEC(EC338)的噬菌体。后续将对噬菌体的特性展开研究,以期能将抗生素和噬菌体联用用于治疗发病动物,也可单独使用或与抗生素联用,用于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治疗。
其他文献
蜘蛛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起源自古生代前泥盆纪,目前是陆地上多样性最丰富的捕食者类群之一。蜘蛛的抗逆能力很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不断进化,这得益于蜘蛛毒素强大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和许多有毒动物如海洋锥螺、蝎子和蛇一样,蜘蛛毒液是针对多种受体的极其复杂的毒素混合物,富含盐、核苷酸、多胺、多肽、游离氨基酸、神经递质、蛋白质和酶等。随着越来越多的蜘蛛毒液成分被发掘,人们认识到蜘蛛毒液是药理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一种猪的以呕吐、腹泻和严重脱水为主要症状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对猪最为易感,可引起两周龄以内的仔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世界各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TGEV的入胞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在本研究
学位
本文以紫薇品种‘堇薇’(L.indica‘Jinwei’)、‘彩霞满天,(L.indica‘CaixiaMantian’)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紫薇长短雄蕊新鲜花粉活力测定方法及不同贮藏温度下花粉活力动态变化研究。以‘天鹅绒紫薇,(L.indica ’Whit Ⅲ’)为母本,以‘堇薇’、‘紫锦’(L.indica‘Zijin’)和‘粉蝴蝶’(L.indica‘FenHudie’)为父本进行了杂交亲和性
学位
在农业生产上,番茄青枯病的爆发会导致植株大面积萎焉死亡,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青枯菌具有生理小种复杂、寄主植物种类多、存活和传播能力强等特征,从而导致化学药剂、抗病品种选育、嫁接与轮作等防治措施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下,青枯菌在侵染寄主植物根系前会在根际大量定殖,根际代谢物以及微生物与青枯菌的互作会影响其能否成功在根际定殖,然而对番茄根际代谢物以及微生物抵御青枯菌入侵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本文以番茄根际
作为泛素依赖性蛋白酶体降解途径(UPP)的成员,UCHL1参与泛素依赖性蛋白分解代谢过程和蛋白去泛素化,具有半胱氨酸型内肽酶和硫醇依赖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活性,在体内多种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比如成人的步行行为、线粒体的轴突运输、饮食行为、肌肉纤维发育和泛素依赖性蛋白分解代谢过程等。但是,其功能在鹅的生长性能中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在扬州鹅中获得了 UCHL1基因长度为675 bp的全长编码序列。根据
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是小麦生产上面临的严峻问题,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mgraminearum)β2-微管蛋白发生单个氨基酸突变会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但是植物病原真菌微管蛋白点突变引起抗药性的机制研究一直因为微管蛋白的表达、纯化技术障碍而停滞不前。纯化出微管蛋白是解决抗药性机制的前提条件,但由于直接对微管蛋白进行纯化目前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微管蛋白的互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高,病程短,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产业,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学意义。ASFV的宿主有家猪,野猪和软蜱(钝缘蜱属),是DNA病毒家族唯一一种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目前ASF尚无有效的疫苗,防控措施以加强检疫检测、严防病毒侵入为主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可能带来其他生理方面的影响。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不同加工肉制品中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这些肉制品的蛋白质进入小鼠体内后,消化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信号分子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变化是否影响肠道稳态和免疫系统,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肠道稳态的变化还鲜有研究报道。因此,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