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叙事模式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勃兴与发展,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日益松动,数以亿计的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一个不可阻遏的社会大迁移运动。对于此一运动的叙事,已经成为当代文坛越发重要的显在潮流。在“乡下人进城”的小说书写中,“进城”通常是叙事中无法绕避的逻辑起点,它隐秘地通向中国本土现代化的历史路径,是城市/乡村、城里人/乡下人二元关系充分彰显的规定情境。“进城”包含两层喻指:身体“进城”和精神“进城”。前者是一个空间概念,指乡村/城市的生存空间跨越;后者则是一个历史概念,指从前现代的“乡土中国”到现代(甚至后现代)城市的历史穿越。基于此,本文以80年代以来的“乡下人进城”叙事为依据,试图提出并索解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安土重迁的乡下人为何弃乡进城?其二,身体“进城”究竟有哪些模式?其三,精神“进城”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乡下人僭越历史阶段的精神进阶究竟有多大可能性?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乡下人为何弃离家园“进城”呢?综观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叙事,笔者认为,“乡下人进城”既源于一个朦胧的现代化“梦想”的召唤,还源于固有的城乡对峙和差距。正是这二者的合力驱策着“乡下人进城”运动。笔者以社会学理论为依托,区分出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两个时间段,来梳理、归纳身体“进城”模式。80年代的“进城”模式较为单一、清晰,大致可归为“上城”和“个人奋斗者”两种模式。90年代以来,“进城”模式则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笔者总分为“主动进城”和“被动进城”两大模式,其下又各细分为若干小模式。乡下人在身体“进城”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进阶。两种文明、两个时空的历史穿越,使乡下人的精神“进城”突显出精神历险的特征。在与现代城市文明的交锋中,传统乡土文明呈现出无力应对、节节溃败的态势。置身于这一夹缝中,“进城”乡下人经验着种种前所未有的精神苦难。从精神“进城”的层面看,“乡下人进城”的历史穿越阻隔重重、举步艰难。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以比较潜变量测量模型与经典测量理论在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上的差异:潜变量测量模型中的信度和效度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全球范围内的公司治理运动,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公司治理运动的焦点逐渐由宏观层面治理原则的制定转向微观实践,即单个上市公司如何根据公司治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催生出众多新生事物。随之与互联网相关的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出现,它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金融模式存在的缺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大量的有关绩效管理的专著、文章中,作者们也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沟通对绩效管理的作用,更有的人把沟通称做绩效管理的"灵魂",可见沟通对绩
本文对生于明末,历经明清易代的安徽桐城诗人方文及其诗歌创作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其家世及生平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状况和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方文出生于世家
我国基金会缺乏一套财务指标评价体系。针对基金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应从基金会总体规模、筹资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公益能力、偿偾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六方面构建基金会财务评价
以高干型(渝薯1号和渝薯27)、中干型(渝苏303、渝苏8号和渝薯99)和低干型(潮薯1号)甘薯为研究对象,考察移栽15、30、60、90、120 d后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与控制逐渐受到了业内的关注。在项目的管理施工方面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并实施具有可行性的、便于操作
在普通大众眼里,战斗在反恐一线的武警战士是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可如此钢筋铁骨、令暴徒闻风丧胆的超级英雄是怎样炼成的?11月25日《人民武警报》头版刊发的通讯《英雄血,以
报纸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高职实践育人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运用教练技术的理论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