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全球化程度的空间分异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和地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概念,它包含了经济、技术、社会等各个方面。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方面。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长江三角洲必将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步伐。
  本文拟从理论兼实际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全球化程度展开研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经济全球化的空间分异。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包括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定义、特征及本质。第三部分是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结合可行性、可比性等原则,根据定量研究的需要,构建涉及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旅游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等方面的指标体系。第二部分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相关的数据资料对长三角内部16个地市的全球化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全球化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海和苏州的全球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其综合得分分别达到了1.701和1.272,而泰州的综合得分仅为-1.035,经济全球化程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第四部分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区域差异等问题,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同时,各地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明显的分为四个等级,上海和苏州|处于第一等级,杭州、无锡、南京和宁波处于第三等级,嘉兴、舟山、常州、湖州、南通、镇江、绍兴和扬州处于第二等级,台州和泰州则处于第四等级,并且各等级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各地市经济全球化的位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位次也并非完全一致。同时,各地市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相对优劣势。第五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主要是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针对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区域差异等问题,提出协调发展等应对措施。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