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媒体关于“非典”与“甲流”报道的危机话语比较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yi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西媒体关于“非典”和“甲流”报道的危机话语并探讨了中西媒体中危机话语呈现的不同特点,同时比较了中国关于“非典”和“甲流”报道的不同。迄今为止,在危机传播领域,长期以来集中于诊断式和应用型研究,很少有研究把危机话语和中西文化对话结合起来。本文超越以往研究的局限,主要采用多元文化分析法作为分析框架,同时以内容分析法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法作为辅助方法,对中西方危机话语进行审视,深入探讨隐藏在话语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本研究搜集的语料主要来自中西方主流媒体,其中包括:中国主流报刊《人民日报》的379篇新闻报道,国内主流杂志上的4幅封面照片以及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一段视频;美国主流报刊《纽约时报》的102篇新闻报道,西方知名杂志上的4幅封面照片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一段视频。   研究发现中国媒体报道中的危机话语主要呈现出“和谐式”话语模式,西方媒体报道则呈现出“冲突式”话语模式。“非典”时期,中国主流媒体发布疫情较晚并且集中于正面报道“淡化威胁,表扬中方积极合作以及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三个方面;西方媒体借机抢夺话语权,多为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指责中国掩盖真相,批评中国不积极合作以及渲染冲突事件”三个方面。在“甲流”时期,中国媒体疫情信息发布迅速及时,正面报道减少,但仍表现出宣扬集体主义精神的特点;西方媒体针对中方的谴责性报道减少,倾向于表达个人主义色彩。两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话语模式各有利弊,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国媒体侧重于正面宣传,营造和谐氛围,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但缺乏透明度和及时性;西方媒体相对独立,给公众建立了一个及时获取消息、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但常常以危言耸听的手法制造轰动效应,报道存有偏见,时有偏颇,容易引起争议。   本研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话语模式,加大中国的外宣力度,促进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同时进行反思和社会文化批判,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当代的媒体话语实践。  
其他文献
出版于1899年的小说《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作为一位女性作家,肖邦在小说创作的同时,深切地关注她所生活的时代中的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对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公主岭市乡镇村组、农家院屋、田间地头,活跃着一个个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争先发展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 Since carrying out the activity of
阐释学和文学翻译研究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们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方面有非常多的交叉重叠性。阐释是文学翻译之灵魂,文学翻译,究其本质是意义的阐释与表达的艺术,伽达默
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以敏锐的观察和生动的笔法形象地刻画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恋爱和婚姻。通过对《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人物设置
本论文聚焦于美籍海地裔作家艾薇菊·丹缇卡及其短篇故事系列《可瑞克?可拉克!》,通过简单回顾后殖民地时期的海地历史,与其时海地国民所面对的长期的国内残酷政治军事统治和与
操控理论(又称操纵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派中的一个著名理论。该理论开启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在突破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篇章。   本文主
学位
近日,临沂市分2期对440名远教管理操作员进行了以“齐鲁先锋——党员教育平台”应用知识为主的系统培训。第一期培训对象为各县区远教中心负责教学管理人员、各乡镇远教专职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不仅是位卓越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洞察人间百态的哲学家。然而,在其有生之年麦尔维尔却一直不为人所知,备受冷落,无人问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5.12”汶川大地震,对于中国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这一场猝不及防的民族灾难,既考验了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考
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最初都被认为是两种修辞手法。在传统的观点看来,隐喻是基于两个相似物体的相互代替,而转喻则被认为是基于邻近的两物之间的相互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