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温病二十余年之整理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从文献归纳、整理入手,通过系统整理岭南温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使之成为温病学中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一门学术体系,并运用气象医学、地理医学及流行病学等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岭南温病的理论和证候特点,总结出岭南温病的证治规律、治疗用药特色及治疗岭南常见温病的有效方药。从多侧面、多层次、多学科的系统研究着手,既符合中医整体观的精髓,又符合中医“三因治宜”的辨证观。该研究成果及理论不仅对气候类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所发生温病的防治有直接指导作用,而且也丰富发展了温病学理论体系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整理研究,试从理论、临床、实验及温病的学科与课程建设发展等方面对岭南温病研究开展二十余年来(1986至2009年)进行阶段性整理,进一步探讨总结岭南温病研究成果,以丰富与充实岭南温病内容;并探讨岭南温病的发展与研究趋势,为岭南温病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发思路与线索。  2研究方法:  采用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对近二十余年(1986-2009年)来温病学术团队及研究生相关论文(包括理论、临床、实验及相关学科研究文献等)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整理。  3研究结论:  (1)岭南温病的研究内容:岭南温病是研究岭南地区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对该地区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防治规律的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学术体系。目的在于阐明中医人与自然相应的整体观,探索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论治规律。以便掌握岭南常见温病证治规律和预防方法,从而揭示中医温病理论的实质。  (2)岭南温病的地域性划分:岭南温病的地域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可认为是是中医温病学和地理学结合的产物。岭南地区主要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及海南三省。  (3)岭南温病的证型表现形式:岭南地区受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群体质有其差异性,岭南温病以湿浊与热毒合化导致岭南温病湿热证的表现形式为多的特征。  (4)岭南温病的传变以及治疗原则:通过对外感湿热证、暑湿、疫疹、昏谵、外感咳嗽等病证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整理表明,岭南温病多按卫、气、营血、伤阴、伤阳五个阶段传变;卫分与气分证候多兼湿浊;湿热蕴浊化热成毒多见气营(血)两燔证,后期伤阳比伤阴更易发生;治疗原则上以宣(清轻宣解)、透(清热透邪)、清(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养(益气养阴)、救(回阳救逆)等法则为主,在用药上喜用花、叶类药物和岭南草药。  (5)岭南温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以“湿热气候+甘肥饮食+致病因子”所造复合性湿热动物模型,较符合岭南湿热证湿浊与热毒合化的机理、临床证候。生物致病因子(细菌或病毒)是主要因素,湿热环境的肥甘饮食为辅助因素。  (6)岭南温病的相关实验研究:血浆ETX、TNF-α、IL、Th1/Th2(IFN-γ/IL-4)、血脂、NF-κB表达水平、AQP、HSP70、IFN-γ、CD8+T%、MDA、NO等升高明显,CD4+T%及SOD活性降低,CD4+/CD8+比例倒置、Th1/Th2失衡等等的测定可作为岭南温病湿热证微观检测指标之一。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湿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与湿热证有相似的免疫低下、自由基失衡的病理基础。凉血活血退黄的法则,可降低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的活性,且对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意义。岭南急性热病挟湿、伤阴、瘀血证候病理变化中,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亦依次逐渐增高,提示热病伤阴、挟湿和瘀血之间有共同的病理变化基础。温病湿热证治则治法针对其促炎因素,反方向进行降低或升高促炎因素,如文中提到的清热祛湿类方药的抗炎研究等。  (7)岭南温病的推广运用:岭南温病研究需为岭南地区的人们卫生健康服务,如应用岭南温病理论防治2003年广东地区非典成效显著。  (8)岭南温病的综合成果:岭南温病系列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岭南温病研究促使了温病学科的教学、医疗及科研之三要素的成功结合,并协同发展,促进本课程现已建成了国家级的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团队。  (9)岭南温病的发展:注重本教研室名家经验传承、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这也是不断深化岭南温病系列研究的一个长期性的、延续性的途径。  4展望与讨论:  自从公共卫生越愈得到国家重视,尤其是急性或突发性热病的防治,应用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岭南地区的温病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更将任重道远!目前岭南温病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临着更严峻的疾病挑战,故如何更好地加深岭南温病研究是我们岭南温病研究团队目前及将来必须正视的问题。  为此,笔者认为:  1、紧跟社会需要,注重临床与疗效  需继续突出温病学在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危急重症的中医药防治优势,以中医辨证论治之整体观、动态观、三因治宜为指导,始终树立岭南温病研究最终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2、拓展温病学研究领域  突破研究“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外感疾病”之框架,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拓宽研究内容与范围。温病学与内、外、妇、儿及肿瘤、皮肤等相关学科渗透、交叉,将不但有利于各学科自身发展,同时有助于交叉学科新理论的构建。  3、应用多学科研究岭南温病  不断引入相关学科领域如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环境学、人文社会学及微生物学、中药南药等现代新理论及方法,拓宽视野,全方位探讨岭南温病学形成的条件、变化规律及可能作用机理,以丰富和发展岭南温病学学术思想。  4、应用宏观观察微观化、微观分析整体化的思路与方法  深入研究岭南湿热证的微观现象。如用地理学知识和技术,研究人群湿热体质与本地区土壤、水质微量元素的关系;运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探讨湿热体质形成的分子基础;探索病毒性疾病与湿邪的相关性等,今后还应从微观分析,回归到湿热证发生发展证治规律上去研究,  5、立足岭南地区,树立长远目标  岭南温病研究目前尚不普及,需进一步宣传及推广,寻求与企业合作获取发展资金,成立产、学、研结合模式,及时转化研究成果,进一步带动南药研究与开发,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临床。  6、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团队人才建设  由于岭南温病系列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的工程,需一代又一代的团队人才去不断深化。我们需在前辈努力取得成就上,以国家级的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团队为依托,以高度使命感与责任心,做好大师及后备人才培养,打造更优秀的岭南温病研究团队。  ★本研究创新点:通过系统整理岭南温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将岭南温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1986年之前为岭南温病发展的初级阶段,1986—1992年为岭南温病发展的成长阶段,1993年以后为岭南温病发展的成熟阶段。
其他文献
近期,有媒体报道,某省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部分省直机关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一上午258人上班迟到,少数窗口单位存在空岗现象。不作为也是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是腐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出租汽车行业指导办公室)自2009年3月份组建以来,以开展“双学双促”系列活动为总抓手,努力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道路运输业科学发展提供
该文搜集古今资料,综合各家所论,并通过家兔温病营血分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对温热类温病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试拟出温热类温病辨治法则,即从温热类温病"邪扰、阴伤、气耗、
4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直属机关举办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来自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60余名同志重温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6个党支部的代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分
国资委紧紧围绕“在加强国资监管推动央企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的活动主题,抓好紧密“结合本职工作,结合机关建设”的实际,突出“坚持学习强素质、立足岗位出精品、争创佳绩
目的:从麻黄中分离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并研究其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结论:麻黄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均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实验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中央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领导机构,去年以来,中央国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规律.探讨益气阴调冲任法对乳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外实验揭示其抗癌效果和内在机理.方法:对40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辩证
近些年来,贵州省国税局党组始终把学习作为班子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提高班子学习力、创造力、执行力的根本途径,坚持带头自觉学、带领干部学、带着问题学、谋划发展学,多
为探讨止泻元颗粒防治小儿脾虚泄泻的作用机理,特进行了止泻益元颗粒对脾虚泄泻模型小鼠肠道定植抗力影响的实验研究.结论:止泻益元颗粒能明显提高脾虚泄泻模型小鼠肠道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