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占、征用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因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失地农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由于征地过程中种种不合理现象,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很大损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比较迫切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在举国上下共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由征地而导致的不和谐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里的不和谐主要是指农民失去土地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问题,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及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不良因素。本文立脚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时代任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权益受损害表现以及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通过一系列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建议来实现征地和谐,进而推进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论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失地农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部分对失地农民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对失地农民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论述,明晰了本文的讨论重点;探讨了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失地农民关系的讨论,引出和谐社会构建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第二部分论述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及权益保护的经济基础。分原因和对策两个部分。在原因部分,从政策和操作两个层面全面分析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和得不到保护的原因;在对策部分,针对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多渠道、全方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第三部分论述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因素。对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城市市民、失地农民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进行失地农民市民化,把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很好的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耕地资源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耕地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耕地利用会
草原作为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有相当高的生态价值,同时也是牧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国家在2011年首先于内蒙古、新疆等草原地区较大的8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试验实施5年期的草原
本研究从技术选择的角度出发,以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研究江苏省农户粮食作物新品种选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江苏省318户种粮农户的粮食作物品种选择情况,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具有大智深谋的枭雄,其智突出表现在政治谋略、处世手段和使用人才上。这种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准确解读文
<正> "辨证论治"是中医整体治疗观念的基础,脱离这一基础,将会对复杂的疾病一筹莫展.针灸虽然也是这样,但是素问移精变气论说:"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由于内治、外治在方法
期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在我国农村实践了30多年,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实践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是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调控人类行为的科学决策依据。它广泛涉及到各地区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耕地保护与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各地农村也纷纷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其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同时规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内涵。这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
本文以大安市为研究区,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效应问题研究。首先,在TM影像解译分析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动态数据库,并利用LUCC动态变化模型和景观格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