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受体(AR)上调RNA结合蛋白QKI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我国,前列腺癌占所有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3位。前列腺癌发病隐匿,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当被发现时大多已是晚期。使前列腺癌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显得尤为困难。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根据血清中PSA的含量,直肠指诊也是一个主要的辅助手段。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经过12-18月的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多数病人会不可避免地转变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预后差,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明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有可能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雄激素受体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CRPC治疗的靶点均集中在AR调控上游,而从CRPC的发生机制来看,仅仅对AR通路上游的抑制,并不能阻止AR对下游基因的过度活化。因此,从AR信号通路下游着手,或可探寻增敏CRPC细胞的潜在治疗靶点。QKI(quaking)是属于STAR(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ion of RNA)家族的一种RNA结合蛋白,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参与髓鞘发育。QKI基因不同突变体小鼠可以表现在出生前死于心血管肌肉系统发育障碍,或于出生后10天表现为快速的震颤以及到了成年强直性惊厥的发作而得名。除了在神经系统中对于髓鞘的形成发挥重要功能以外,QKI蛋白还参与了细胞的大多数生物学过程,比如血管发生、细胞凋亡、细胞黏附、细胞生长及形态形成和器官发生等。目前研究发现,QKI可能调控多达1430个下游靶基因,而其中有24%的基因参与细胞的增殖、转移,高度提示QKI可能在肿瘤的增殖与转移中发挥作用。AR与QKI之间是否存在调控关系,如果存在调控关系,那么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什么的作用目前尚未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因此,明确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以及对前列腺癌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前列腺癌的演变情况,也有助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目的:】1、了解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以及临床肿瘤组织样本中AR和QKI的分子和蛋白表达水平,明确二者是否有潜在的调控关系存在。2、观察表达内源性AR的前列腺癌细胞系在ADT干预情况下,前列腺癌细胞中AR和QKI的表达变化,以及CRPC细胞中AR突变体的变化情况。3、明确沉默AR对QKI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和凋亡功能的影响。4、明确沉默QKI对AR表达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对细胞周期和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存在影响可能的机制。5、探究沉默QKI能否影响CRPC对抗雄药物比卡鲁胺的敏感性。【方法和结果:】1、提取临床肿瘤组织样本中的蛋白以及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蛋白和分子,分别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AR和QKI的mRNA和蛋白表达。我们发现在AR高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以及前列腺癌细胞系中,QKI的表达也明显增高。这表明AR也许能够调控QKI的表达。通过对QKI启动子区转录因子预测发现,可能有AR潜在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QKI启动子区结合位点分析,存在AR的结合位点,而且AR能够正向调控QKI的活性。因此,AR可以正向调控QKI的表达。2、碳吸附血清培养前列腺癌细胞以排除其它激素和细胞因子对AR的活化作用。我们采用碳吸附血清和生理浓度二氢睾酮来验证雄激素对AR活化的调控。分别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来观察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AR和QKI的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qRT-PCR来观察AR突变体以及靶基因在去雄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发现在ADT情况下,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细胞中的AR和QKI表达均下降,加入二氢睾酮后培养,AR和QKI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进一步验证了AR能够正向调控QKI的表达。通过对C4-2中AR突变体及靶基因的检测发现,突变体分子表达水平出现了与此相反的变化。表明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中,AR突变体能够在没有雄激素存在的情况下自我活化,从而有利于细胞的存活。3、通过siRNA片段以及脂质体2000细胞转染来沉默AR的表达,分别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细胞中AR、QKI和PSA的mRN A和蛋白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来检测沉默AR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和凋亡功能的影响。发现沉默AR后QKI的蛋白和分子表达水平均下降,细胞发生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增加。在细胞周期阻滞上,LNCaP和C4-2细胞表现不同,前者主要是发生了G1/S期阻滞,后者为G2/M阻滞。UBE2c是G2/M的主要调控分子,C4-2中该基因表达明显增高,这可能是C4-2发生G2/M阻滞的原因。4、通过siRNA片段以及脂质体2000细胞转染来沉默QKI的表达,分别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细胞中AR、QKI、PSA和HSP90的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来检测沉默QKI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和凋亡功能的影响。发现沉默AR后QKI的蛋白和分子表达水平均下降,HSP90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两株细胞均发生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增加。在细胞周期阻滞上,LNCaP和C4-2细胞表现不同,前者主要是发生了G1/S期阻滞,后者为G2/M阻滞。此外还检测了内质网凋亡蛋白caspase-12以及G1/S期蛋白P27,G2/M期蛋白P21。结果表明,凋亡蛋白和周期蛋白均明显增高。5、通过MTT来检测细胞增殖功能。发现沉默了QKI后,CRPC细胞对抗雄药物比卡鲁胺的敏感性增加。【结论:】1、QKI的表达与AR表达密切相关,随AR的表达升高而增加。2、AR能够正向调控QKI的表达。3、沉默AR和QKI均使LNCaP细胞阻滞于G1/S期,C4-2细胞阻滞于G2/M期;同时均增加细胞凋亡。4、沉默QKI能增加CRPC细胞对比卡鲁胺的药物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健康管理中心对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内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受试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社区健康宣教,分析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标、血压指标、体质量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干预之后血糖值、血压值改善情况明显更好,P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166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开展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单纯利用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病率等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6.02%,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13.2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PSQI量表评分、护理质量评分、HAMD量表评分比较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近年来,白藜芦醇在糖尿病中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涉及抗氧化应激、抗炎、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降低血糖等。就白藜芦醇对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重症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症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B组采用双冲击(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尿mAlb、β2-MG指标、血浆IL-6、IL-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D3+、CD4+均高于治疗前(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0.8%,严重危害国民的健康。CKD在我国乃至世界已经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导致CKD发生发展的机制仍尚未阐明。肾小管周围因为微血管稀疏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常常因缺氧等应激而易发生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也已证实,慢性缺氧是通过损伤肾小管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原因,在各种CKD患者的肾组织中均存在慢性缺氧现象,
研究背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MOOC作为新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成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战略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按年度分批建设和认定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在线课程常态化质量检查和评价的要求。在医学教育领域,为了适应我国开展新医科教育改革的需要,医学院校正在广泛地建设和引进医学MOOC,利用在线教学手段,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
本文利用网络爬虫爬取招聘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清洗,通过pyecharts绘制图形,对诸如薪资水平、工作经验、热点城市、学历要求、员工福利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反映互联网招聘的真实情况,可为相关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判断信息。
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是全球以及我国都在面对的重大卫生问题。衰老导致生理机能下降,促进一系列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1年调查世界人口中约有3.66亿糖尿病患者,并且其发病率近年来仍持续上升。缺血性心脏病目前仍是全世界死亡率来源的首要因素,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也是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超过5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目前临床最多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房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显著增长态势。房颤患者常常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长期房颤,心房内血液流向紊乱,逐渐致血栓形成,最终出现多种血管栓塞并发症,甚至导致脑卒中的发生,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1];栓塞导致的神经系统长期缺血缺氧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