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产化,即借用经济学中资产的概念,将土地视为一种可以用来进行投资的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合理经营和运作给农户带来收益的过程。目前,农村土地资产化模式主要有:土地私有化模式、资产量化模式、土地股份模式,其中目前实践最多,最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股份制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产权均分”模式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一是均分土地使用权提供的社会保障不具备互济性的特征;二是均分土地使用权提供的社会保障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均分地权阻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影响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土地资产化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均分地权对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影响。一是农村土地资产化可以实现将农村土地“化零为整”,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资产池”;二是能实现土地的“持续增值”,有利于保证农村社保资金持续来源;三是能够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位一体”社会保障筹集机制,有利于农村社保资金的自我积累。因此,改革当前农村均分产权的土地经营形式,建立资产化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建立社会化农村社会保障的必由之路。 目前,利用土地资产化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着重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确立农村土地的基本运营模式。具体来说:第一,准确界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第二,要成立农村土地资产化专门管理机构;第三,要将集体和农民个人土地入股;第四,要建立科学的土地资产化运营方式;第五,要合理地将土地资产化利益分配。其次,要确立因地制宜的社会保障形式。具体来说:在组织管理形式上:形成政府主导,专业化运作形式;在参保人员资格认定上:形成以拥有土地资产者为主,差别对待为辅的形式;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上:形成多渠道筹集形式;在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建立上:形成“个-社统筹”账户形式。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上:形成专业化管理模式。 土地资产化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构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经验。但是有很多深层的问题依然亟需得到解决:一是农地产权制度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农地价值评估理论要有新的突破;三是尽快形成农地市场化配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