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土壤指标体系研究——以中温带东部地区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地理区域是认识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宏观框架,是研究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生态地理区域的构成要素,土壤和植物体现了生态地理区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是农业建设的重要资源基础,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为实现我国生态地理区域研究的系统化、定量化,对区域土壤因子作定量化研究是完善我国区划体系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我国中温带东部地区为研究区域,针对区域土壤的分布特点,在充分尊重已有区划的原则、方法以及前人所积累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结合专家判读,选择能充分反映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成土结果三者关系的土壤指标,构建生态地理区域的土壤指标体系。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成土因素理论,对中温带东部地区的代表性土壤(包括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A层土壤指标是与中温带东部地区区域划分密切相关的指标。A层的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阳离子代换量、酸碱度以及容重被确定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二级区域(干湿区)的基础指标系。   (2)借助GIS平台和DEM数据,运用回归克里格方法生成中温带东部地区1km×1km分辨率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数据库。以此建立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小地形订正相结合的中温带东部地区土壤变量回归模型;构建各土壤变量的空间数据库和栅格图像空间分布图;实现土壤变量的空间扩展。   (3)通过提取中温带东部地区土壤变量的空间信息,考察土壤变量与环境因子(气候、地形、植被、母质、土壤类型等)和时间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剖面中A层的大部分成士产物更容易受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子的影响。土壤指标在剖面构型内的分异短时间内基本无变化。   (4)基于因子克里格的方法,分析中温带东部地区主要成土因素的作用尺度。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的第一主成分代表地带性成土作用的结果。利用克里格模型的套合结构得到了土壤综合指标的空间扩展图;并结合以往区划成果,对生态地理区域的土壤界线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水土流失普遍的存在于全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从总的趋势看,全球的水土流失还在向恶化的方向发展,十分严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
中产阶级化(Gentrification)是西方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的一种社会空间现象,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流动与空间变迁过程,与之伴随的是社区物质条件
植被覆盖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响应敏感,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会改变地表水热过程,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独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在地表空间上己经逐渐趋于群体化。这种群体化的城镇密集区域,在多种复合联系基础上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主次序列、分工协作特征突出的城镇有机系统
本论文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的涡度相关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移动观测点
区域内任何社会经济客体的空间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会形成一种空间态势。随着区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区域空间结构也会随之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混沌到秩序。处于不同发展
全球变暖正在影响着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演替和生物多样性,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中高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也尤其地迅速和敏感。横断山区是
齐岳山草场拥有可利用草场面积达45万亩,有“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牧场”之称。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畜牧业发展基地,齐岳山草场为我国南方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齐
用60Co-γ射线诱变小麦扬麦14,对M3代290个穗行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幅度是不同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重﹥退化小穗数﹥行粒重﹥穗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超采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农业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消耗大户,主要农作物中,冬小麦灌溉用水占用平原70%以上的农业用水量,被认为是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