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及吕宋海峡夏季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及降解过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解有机物(DOM)是海洋中最大的有机碳贮库,与大气CO2总量相当。其生产、迁移与转化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海水DOM大部分以惰性DOM储存在深海中,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深海惰性DOM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海DOM具有一定的光化学活性。深海DOM在上升流和垂直混合作用下进入海洋透光层,在上层海洋的光化学转化及其微生物降解对于深入了解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全球低纬区最大的半封闭边缘海,南海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本文选取南海北部及菲律宾海,系统研究:(1)DOM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该分布的动力学因素;(2)DOM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光化学活性和光化学-微生物协同转化过程;(3)深海DOM光化学转化及其对DOM微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将对深入认识全球海洋DOM循环具有启发意义。
  基于2016、2017年夏季南海北部、吕宋海峡及菲律宾海2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测定分析了溶解有机碳浓度[DOC]、CDOM吸收光谱和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三维荧光光谱。首先得到DOM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DOC浓度(60.7-102.6μmolL-1)呈现出由陆架向海盆、由菲律宾海向吕宋海峡、南海逐渐递减的特点,中层和深层水DOC浓度分布较为均匀;垂向分布上,DOC浓度随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于深海(大于1000m)趋于稳定(43.4±4.6μmolL-1)。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果表明,样品FDOM包含两种类腐殖质组分(Ch)和三种类蛋白质组分(Cp)。CDOM、Ch的垂向分布特征与DOC相反,Cp的空间分布没有特定规律,南海北部CDOM和FDOM丰度均大于菲律宾海。微生物与光化学过程以及不同水团的等密度面混合是南海DOM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根据两个海域之间海水DOM的交换通量得知,南海是西太平洋的碳汇之一,也是其CDOM和FDOM的重要来源。
  为探究不同深度海水DOM的微生物可利用性,选取陆架、陆坡、海盆(SEATS)和菲律宾海(F2)站位,分别接种表层微生物至不同深度海水进行现场避光培养实验。研究发现,除表层DOM外,其他层位DOM的微生物可利用性较低,DOC浓度在微生物培养前后没有显著改变。虽然DOM不能被表层微生物矿化,但CDOM和FDOM丰度均有所增加,表明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将部分无色DOM转化为CDOM和FDOM。
  进一步对不同深度海水DOM光化学活性进行研究,选取深海站位(SEATS、F2)海水样品,经0.2-μmPES滤膜过滤后开展实验室模拟光照实验。研究发现,在开阔大洋中DOM光矿化程度(SEATS:0.4-5.2%,F2:0.5-3.5%)较低,随深度没有明显规律;深层海水DOM的光化学活性更高,其CDOM与类腐殖质组分Ch的光降解速率显著高于上层海水,其中Ch降解速率(SEATS:63.9%, F2:63.7%)较快,深海水DOM的芳香性更高。而光化学过程既能生产又能分解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p),因此Cp无特定的垂向降解规律。
  现场光化学-微生物降解实验发现光化学转化可以有效提高深海DOM的微生物可利用性。F2站位底层海水(3200 m)直接接种表层海水细菌于暗处培养50天后,DO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该样品经太阳光照射后,10.4%的DOC可被表层细菌分解,而aCDOM(330)、Ch和Cp丰度均显著升高,生产率分别为169.4%、292.0%和25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深海DOM经上升流进入透光层后,光化学过程以及光化学与微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会显著改变深海DOM的组成,对深海碳循环具有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全球性问题。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达成的《巴黎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设定了2℃和1.5℃的温控目标。国际社会正努力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部署碳捕集与封存(CO_2 Capture and Storage,CCS)等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然而,按照现有的排放规模,剩余碳预算将在20年内用完,届时世界将长期处于不可逆的严重
学位
以全球土地覆被产品MCD12Q1 Version 6、Landsat-8 OLI及Sentinel-2 L1C为主要遥感影像数据源,结合SRTM V4.1数据集及专题指数的计算,构建光谱、纹理、地形多维分类特征集,对研究区内丰富且繁杂的独立性较弱的多种混合地物覆被类型进行自动且准确的识别和提取,即Landsat-8 OLI和Sentinel-2 L1C遥感影像从全球土地覆被产品MCD12Q1 Ve
学位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一个世界难题,而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耕地的“边修复边生产”更是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现实需求,高效环保的原位钝化修复成为优选方案。由于许多钝化剂会导致新的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结构甚至抑制作物生长,微生物钝化成为新的研究方向。而微生物菌株由于种群优势和环境因子变化等问题会造成钝化效果的不确定性,多元化技术集成的联合修复成为首选。基于此,从小麦主产区镉污染土壤筛选出具有生态适
学位
风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适合大面积开发利用,但由于风能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风力发电输出功率具有不稳定性,电网中大比例接入风电会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风电输出功率预测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这一技术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风电厂输出功率,为制定合理的调度、检修计划提供依据,对提高风电利用率及风能利用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风电输出功率的预测准确率,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研究风电短期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它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思想的引领帮助人们追求高远的人生目标、高尚的道德品质及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共生,从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愿景。生态审美是以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进而探索人与社会、与自身的多重审美关系,它是人与世界生命联结的本真存在方式。生态审美教育是通过生态审美之境促进人与世界发生本真联结,以此激发和唤醒个体内在的生态审美本性,改善人与自然、
学位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日渐枯竭的化石能源、日臻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日趋恶化的全球气候等问题,亟待发展非化石能源路线,构建高能、清洁、低碳、安全的新能源体系。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清洁储能装置,从消费电子逐渐应用到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大型储能系统,占据了电池产业超过60%以上的市场份额。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主要以锂氧化合物为正极活性材料,以石墨或硅碳为负极活性材料,其电极材料来源、电池服役性能正面临诸多挑战:金
学位
沼液是生物质厌氧消化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随着厌氧消化技术在世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其处理利用问题也日益严峻。本文针对沼液特性提出沼液催化重整技术,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与理论研究,以期为沼液的催化重整处理与制氢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1)针对厌氧消化沼液中含量较高的羧酸类组分及毒害作用较强的酚类组分,开展了模型化合物上的催化重整制氢研究,发现Al2O3载体晶相可通过影响Ni/x-Al2O3
学位
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fuel flexibility and low emissions.The main challenges of this technology for marketing acceptan
学位
底栖微藻生长在水—沉积物的交界面,是近海生态系统主要初级生产者,在近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底栖微藻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目前尚不清楚。此外,营养盐是近海环境主要污染要素;各种环境颗粒物也在近海环境中广泛分布并不断累积。这些可能会影响底栖微藻的生长,从而改变有机污染物在近海环境中的归趋。因此,本论文以典型增塑剂酞酸二丁酯(DBP)为目标污染物,常见
“镉大米”的连续出现标志水稻土性质的特殊性和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表明镉污染水稻土治理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性,目前的相关治理技术均取得一定成效,如化学原位钝化、有机肥氧化还原、钙离子竞争性抑制等技术,但均存在一个技术缺陷---重金属隔离子仍然存在土壤中,随时将再产生“镉大米”,因此,上述技术只能算是一种应急技术;针对此情况,相关专家提出秸秆修复技术,但如何实施尚未定论,基于此现状,本研究将含蛋白高、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