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光催化剂Fe3O4/Cd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进展过程中,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人们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方法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此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发现光催化技术是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光催化剂,因此,光催化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于研发高效且稳定的光催化材料。在目前已知的各种光催化材料中,硫化镉(CdS)具有相对较窄的禁带宽度以及较好的光响应范围。然而纯CdS颗粒存在光吸收能力不强和光生载流子易复合等缺点,导致其光催化活性不高。为克服这些缺点,众多学者从控制微观形貌、拓宽光响应范围或提高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对CdS进行改性,其中构筑异质结可以使光生电子-空穴对有效分离,同时抑制光腐蚀现象并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然而改性后的光催化剂依然存在不易回收的缺点,使催化剂与铁氧化物复合,利用铁氧化物的磁性对光催化剂进行回收是提高回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探究CdS颗粒粒径尺寸最小的条件入手,使其能成功负载在Fe3O4纳米微球表面,从而制备出磁性复合光催化剂FC(Fe3O4@CdS)。在此基础上使用构筑异质结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同时抑制光腐蚀现象,形成新的磁性复合光催化剂FCN(Fe3O4@CdS/g-C3N4)和FCM(Fe3O4/CdS/Mo S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T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发射光谱(PL)等方法对CdS、FCN和FCM材料进行表征,同时在太阳光下考察其对罗丹明B(Rh B)的降解效率及循环稳定性,并通过活性物种捕捉实验探究其光催化降解机理。(1)首先使用溶剂热法制备Fe3O4纳米微球,为光催化剂提供磁性,同时提高其回收性能。之后利用制备好的Fe3O4纳米微球作为核心,使用水热法在外部包覆CdS纳米颗粒,形成核壳结构的FC。当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5h,S/Cd比为1/2时,所制备出硫化镉纳米颗粒尺寸最小,能成功负载在Fe3O4纳米微球表面。对光催化剂FC进行降解Rh B的实验,发现夏季太阳光下降解率达到82.23%,冬季太阳光下为55.51%。接下来的循环试验中,发现三次循环后FC在夏季太阳光的降解率下降到60.31%,冬季太阳光下降到36.44%,同时结合FC材料的回收率、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及其中Cd离子和Fe离子的含量,说明CdS存在光腐蚀现象,为克服这一现象,使用构筑异质结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2)使用(1)中制备的材料FC使其超声分散在甲醇溶液中与g-C3N4进行充分搅拌,直至甲醇完全挥发,形成新的磁性复合材料FCN(Fe3O4@CdS/g-C3N4),该材料以构筑异质结的方法对CdS进行改性,提高光催化活性的同时抑制光腐蚀现象。在夏季太阳光下进行实验发现,当g-C3N4与FC材料的质量比为15%时,复合光催化剂FCN15的降解率达到90.55%,与FC的降解率相比提高8.32%。三次循环实验后,复合光催化剂FCN15对Rh B的降解率为87.19%,仍保持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同时结合材料的回收率、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及其中Cd离子和Fe离子的含量,证明成功抑制了光腐蚀作用。使用IPA、BQ和EDTA-2Na作为活性物种捕获剂探究复合材料降解Rh B的机理,发现三种活性物质·OH、·O2-和h+在体系中均起着活性作用,作用大小为·OH>·O2->h+。(3)以硝酸镉为镉源,硫脲为硫源,钼酸钠为钼源,Fe3O4作为提供磁性的材料,使用一锅法制备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FCM(Fe3O4/CdS/Mo S2)。在冬季太阳光下进行实验发现,当摩尔比(Mo:Cd)为0.05时,复合光催化剂FCM2降解率为75.48%,与FC的降解率相比提高19.97%。三次循环实验后,复合光催化剂FCM2的降解率为71.05%,仍保持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同时结合材料的回收率、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及其中Cd离子和Fe离子的含量,证明成功抑制了光腐蚀作用。通过活性物种捕捉实验,发现·OH和·O2-在体系中均起着活性作用,作用大小为·O2->·OH,h+的活性作用很小。
其他文献
河岸带作为连接水陆两域的关键区域,对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水域水质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河岸带沉积物中吸纳足够的营养物质(也称为内部负荷)时,它们会释放到上覆水中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为探究黄河(兰州段)河岸带沉积物对氨氮的环境容量和吸纳能力,本研究以天然黄河河岸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对氨氮释放和吸附特征,以及温度、p H、水力扰动、上覆水溶液浓度等环境因子对氨氮释放和吸附的影响作用。基于实验基础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偶氮染料的生产量和使用量逐渐增大,在工业生产中,偶氮染料的流失率也随之增大。针对偶氮染料废水高色度、高COD、可生化性差等问题,利用绿色环保、经济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微电解法作为预处理技术处理该类废水并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本论文采用铁炭微电解法和铝炭微电解法去除废水中的两种直接偶氮染料及两种活性偶氮染料,分别为直接耐晒黑G染料、直接桃红12B染料、活性黄X-R染料、活性黑5染料
学位
土壤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正处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阶段,土壤修复作为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势必会对“双碳”目标产生重要影响。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无机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问题,对土壤肥力、粮食产量、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影响。化学钝化修复技术因其在修复过程中碳排放量较少,成本低,不影响土壤正常使用等特点,成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最经济有效的技术之一。坡缕石作为一种黏土矿物,储
学位
本课题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铜酸性矿山废水,以5~25mg/L含Cu(Ⅱ)水样作为研究对象,以Cu(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作为评价指标,选取D463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研究了外部因素对D463型离子交换树脂除Cu(Ⅱ)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树脂的再生性能及吸附除铜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L-半胱氨酸和3-氨基苯硫酚两种不同的改性剂对其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及响应曲面试验等方法逐步优化改
学位
在石油资源开发、生产、运输和流通等环节,石油污染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生态环境,其中地下水石油污染是石油污染物对水环境产生的主要污染之一。二十世纪末以来,环境科学领域开始出现针对地下水石油污染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石油污染易随地下水流动扩散,并通过水循环进入生物体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因此,研究修复地下水石油污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下水石油污染具有分布广、易迁移的特点,其治理难度高、对环境
学位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应用于复杂样品检测时展现了出色的分析效率,尤其是在疾病标志物及中药活性成分检测等领域大放异彩。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精神疾病,临床缺乏客观诊断的方法,漏诊误诊时有发生。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1(ASS1)是尿液中的抑郁症标志物,实现其高灵敏、高选择的检测或对抑郁症的无创客观诊断提供帮助。松果菊苷是存在于多种药材中具有丰富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开发可用于复杂样本(如血浆、药
学位
抗生素由于其广泛使用以及难自然降解成为一种新兴污染物,长期富集后促使生物体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危害。Ag@Ag X纳米粒子由于金属Ag的SPR效应具有很强且有效的吸收可见光的能力,并可通过光活化的方式增强并稳定光催化活性,制备的光催化剂对抗生素和有机染料等污染物都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果。凹凸棒土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广泛用于吸附剂、粘结剂和催化剂载体等,较好的吸附性能有利于提高光催化
学位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的核心为色谱固定相,而整体柱作为一种新型的色谱固定相,因其通透性好、传质快、能耐受较广的p H等优点被广泛研究。相较于毛细管整体柱制备过程复杂、重现性差的缺点,常规尺寸整体柱因制备过程简单、重复性好以及应用更加广泛的优点而更值得研究。并且和超高液相色谱相比,高效液相色谱和常规尺寸整体柱结合后,能在较高流速下快速分析化合物的同时还能拥有较低的柱压,不仅降低了分析的成本,还减小了对
学位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增加了氮、磷污染物的排放。与此同时,污水的C/N比却呈现下降趋势,提高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因此,去除低C/N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成为近年来废水处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生物工艺流程复杂,存在脱氮除磷效率低,耗能大,剩余污泥量大,且需要额外添加碱度、碳源以及絮凝剂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的生物海绵铁体系(Bi
学位
厌氧氨氧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启动时间长以及脱氮不彻底限制了其在实际污水处理方面的推广应用。针对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强化途径,投加适量的铁、投加低浓度有机碳源或者调控设置合适的氮负荷这三种方法都已经被证实对厌氧氨氧化有强化作用。但关于这三种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启动成功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未见这三种强化方法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过程中的系统研究,而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