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EDDS对废水两相厌氧处理效能的强化及机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n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废水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可通过对产酸相(产酸发酵菌群)和产甲烷相(产甲烷菌群)的分别调控,提高废水处理效能和系统运行稳定性,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然面临处理效能有待提升、遭受冲击负荷后的效能恢复较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钴(Co),不仅是微生物生长因子维生素B12(VB12)的中心离子,也是一些厌氧代谢关键酶的辅因子,适量的钴离子(Co2+)可有效提高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本文通过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活性污泥的间歇培养实验,以及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调控运行,系统研究了Co2+及其螯合物投加对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活性污泥代谢活性、受冲击后产甲烷相效能的恢复、两相厌氧处理系统效能和运行稳定性等的影响,并从生物可利用性、VB12和辅酶F420的合成以及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等方面,探讨了Co2+及其螯合物强化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效能与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机制。有关Co2+及其螯合物对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活性污泥代谢活性的研究表明,由于pH的不同,Co2+及其螯合物在产酸相(pH 4.0~5.0)主要分布于水相中,而在产甲烷相(pH 7.0~8.0)主要分布于泥相中。在中性偏碱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或厌氧微生物代谢产生的HS-可与Co2+反应而沉淀,显著降低Co2+的生物可利用性。而螯合物中的Co2+,可受到配位体的保护,具有更好的生物可利用性。比较而言,Co2+与N,N’-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形成的螯合物(Co-EDDS)要比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或氨三乙酸(NTA)形成的螯合物(分别记为Co-EDTA和Co-NTA)更加有效。总体而言,Co2+的投加对产酸相活性污泥的代谢特征影响不大,但对产甲烷相活性污泥的代谢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投加量为2 mg/L(以Co2+计)的条件下,Co2+可使产甲烷相活性污泥的单位累积CH4产量达到78.80 mLCH4/g VSS较对照组提高了14.50%,但当系统内存在HS-时其促进效能大幅下降,而Co-EDDS可恢复Co对产甲烷相的促进作用,使系统的单位累积CH4产量达到81.79mLCH4/g VSS,较对照组提高18.07%。在Co2+投加剂量高达10 mg/L时,其在产甲烷相出水的残留浓度仍然远低于《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要求的限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连续调控运行结果表明,产甲烷相对进水COD的变化(6000mg/L→12000 mg/L)有很强的适应性,而氨氮浓度的大幅提高(120 mg/L→4000mg/L)以及pH的大幅下降(7.0→4.5)均会造成产甲烷相处理效能的显著下降。在进水含有2 mg/LCo的条件下,受氨氮冲击而下降的产甲烷效能,可在6d(Co2+)或5d(Co-EDDS)内得到恢复,而在无Co2+或Co-EDDS投加的条件下,产甲烷相效能的恢复长达13 d。对于因pH大幅下降而造成的产甲烷相处理效能下降,当pH调控到原有水平后,未投加Co的产甲烷系统和投加Co-EDDS的产甲烷系统的效能,均可在5 d内得以恢复。而投加Co2+的产甲烷系统,因pH下降而造成大量沉积Co2+溶出,对产甲烷相活性污泥会造成不可逆的毒性作用,处理效能难以在短时期内恢复。产甲烷代谢关键酶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投加适量Co2+或Co-EDDS可有效增加产甲烷相的生长因子VB12和辅酶F420含量,效能更优且耐游离氨毒性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的相对丰度亦有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Co促进产甲烷相效能恢复和维持活性污泥良好代谢活性的机制。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调控运行结果再次证明,Co2+或Co-EDDS对产酸相的处理效能影响不大,而对产甲烷相的处理效能有显著强化作用,且Co-EDDS较Co2+具有更优秀的强化效果。在进水Co(Co2+或Co-EDDS,均以Co2+计)和COD浓度分别为2和12000 mg/L的条件下,产酸相活性污泥的丙酮酸脱氢酶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而显著的VB12增加也未对产酸相的处理效能产生明显影响。在产甲烷相中,VB12的合成更是大幅增加了44.00%以上,作为产甲烷菌群的生长因子,VB12有力促进了产甲烷菌群的生长代谢,辅酶F420含量随着系统的连续运行而持续提高。在投加Co2+或Co-EDDS的运行阶段,产甲烷相活性污泥的产CH4活性较空白运行阶段分别提高118.13%和127.73%左右,分别平均为3637.73和4024.10mLCH4/g VSS,出水COD较未投加Co时分别降低了3.46%和37.81%左右。
其他文献
纺织印染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具有极高的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大量消耗水资源的同时,高浓度的含盐废水和有色染料废水排放至自然水体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实现工业水回用并保证废水排放达标,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工艺和材料以满足水处理要求。膜分离技术是水净化领域中的新兴技术,它不涉及化学过程,通过物理筛分的作用使污染物从水中分离。目前,纳滤技术可以用于印染废水的净化,然而,商品纳
学位
在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减少供水管网漏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利用传统听漏杆沿市政管线进行漏损排查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工作效率较低,而且现有的检漏相关仪由于管道材料和条件十分复杂,模型构建使用的参数与实际工作中的参数相差较大,造成漏损判断准确率较低。所以,本文对供水管道漏损特征进行探究,比选最佳信号去噪方法,构建漏损辨识与漏点定位模型,以期开发出一种漏损判断准确率高,适合中国实
学位
甲氯芬那酸(Meclofenamic Acid,MCF)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我国汉江流域、太湖流域、黄海、东海海域等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甾体抗炎药污染。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对此类污染物降解效果并不理想,基于过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PMS对甲氯芬那酸的降解率仅为10%,均相催化体系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的非均相催化剂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水
学位
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剩余污泥产量,降低污水厂运行成本,避免剩余污泥的二次污染,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两级生物选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BBSNP工艺)具有良好的反硝化除磷(DPR)效能,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污泥原位减量的特性,但对该工艺污泥减量机理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开展BBSNP工艺的污泥原位减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黑龙江省某污水厂利用一座
学位
本文以克里斯提娜·劳伦所著《灵魂伴侣方程式》一书中的第一章节至第三章节为文本主要分析对象,这部作品以一位单身母亲杰西在经历背叛之后重拾爱情与家庭的信心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温暖的爱情故事。交际翻译理论是纽马克1981年提出的一个翻译策略,和语义翻译理论同时被提出。一经出现就有众多学者就这二种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而这两种翻译策略针对于不同的文本类型,语义翻译着重于原文的忠实性,而交际翻译更看重译
学位
目的 探讨南宁市1 619例急诊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创伤预防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处置的电动自行车创伤患者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致伤原因以及严重程度等作总结分析。结果 共1 619例创伤患者,男性950例,女性669例,工人(23.6%)和农民(18.2%)的创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人
期刊
随着中国和国际社会对碳排放问题的日益关注,“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于20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中国的碳中和问题不仅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十分重要,对世界来说也是重大的问题,此次论坛的口译好坏会影响到国内外公众的信息获取。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报告以释意理论为基础,分析“碳中和50人论坛”中部分发言人演讲的译文,试验性地提出了汉英口译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释意理论认
学位
钼作为一种稀有的高熔点重金属,其日常的大规模开采及排水井、尾矿库泄露会造成矿区周围土壤钼污染风险,但目前将钼作为污染物的研究较少,有效的钼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待探索。近年来,植物、微生物及其修复因成本低、环境友好等原因得到了广泛关注,而钝化修复可以弥补生物修复时间长的问题。因此,本实验筛选得到了耐钼菌株及钼富集植物,盆栽实验优选了适宜的菌剂和钝化剂进行植物-菌剂-钝化剂联合修复研究,考察了联合方案常
学位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水分子与盐离子分离开来,是应对淡水危机的一种极具使用前景的工艺。正渗透技术(FO)因其具有无外压能耗低、设备简易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多个研究方向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目前的正渗透膜存在膜通量与膜分离性能之间的trade-off效应问题,导致正渗透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因此,本论文使用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对聚酰胺复合膜的选择层进行改性。此外,系统地研究了聚酰胺复合
学位
钙钛矿材料和湿式氧化技术因其各自高效的催化性和氧化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污废水处理领域。但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不强且传统湿式氧化技术需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达到较高的氧化效率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系列镧系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B位掺杂和改变金属配比对其改性。利用镧系钙钛矿氧化物和基于湿式空气氧化(WAO)技术和Fenton技术的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技术以处理成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