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司制度存在于我国元代到民国时期,是此历史时期中央王朝统治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方式。土司不仅是这一制度的执行者,而且是少数民族地方权威。因此,讨论土司的民族国家认同对于理解中央政府和地方社会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德宏摆夷自身社会历史,并联系近代国家历史背景,试图探讨在历史演变中,土司的民族国家认同由模糊到清晰,且充满矛盾的发展特征。通过这一分析,揭示土司以及德宏摆夷与国家权力之间协商与抗争、分化与整合的过程,体现出中华民族建构的艰难历程。论文第一章通过论述历史上德宏摆夷社会及摆夷土司的基本情况,揭示土司在摆夷社会组织、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地位,从而为文章讨论土司的民族国家认同提供逻辑合理性。接着,论述土司制度的确立及三征麓川之后摆夷社会的分裂。最后指出由于土司制度并未改变摆夷社会的传统,因此摆夷民族的原生性认同及模糊的王朝国家认同双重存在且并无矛盾。第二章论述帝国主义入侵导致中国边陲传统统治秩序的解体,以及在此背景下摆夷参与民族国家建立的尝试——腾越起义。本章通过解析参加起义的土司刀安仁以及起义过程,分析基于反清的共同基础,刀安仁接受了中华民国这一民族国家理念并身体力行践行之,但是和汉族革命者不同,他的族群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发生冲突并导致了刀安仁陷于牢狱之灾。第三章论述民国地方政府为强固民族国家而在摆夷土司地区改土归流的过程中,摆夷土司因自身利益受损害而与政府之间矛盾重重,他们通过抵制设流官、清丈、禁烟等一系列措施与地方政府相抗衡,这时的摆夷土司身陷民族国家与族群的矛盾认同之中,但其族群认同强于民族国家认同。第四章论述在面对共同的外敌——日本时,摆夷土司带领民众和国家相配合抗战,体现出了坚定的民族国家意识,但同时又有土司为了自身及族群利益谋求退路,成立维持会为日本人服务。摆夷土司的民族国家认同与其族性相互纠缠,表现出他们的两面性和摇摆不定。综合以上讨论,本文揭示了德宏摆夷在中华民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并揭示出了他们在这一认同过程中的矛盾心态。摆夷复杂而矛盾的民族认同心态和多元的身份认同反映了近代边疆民族认同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