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w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颈髓损伤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三种手术入路外科治疗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FDLCS)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中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窗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6例下颈椎(C3~C7)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中符合筛选条件且病历资料较完整的32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及对比统计学研究。受伤至手术时间≤3天接受手术治疗者20例;手术时间>3天接受手术治疗者12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采用颈椎JOA (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见表一)及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法(见表二)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恢复率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所有病例患者入院后均明确诊断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适合并同意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均接受常规颈椎X线、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查体均有明显的脊髓损伤引起的肢体感觉和功能障碍。骨折脱位节段为:C4-5椎体12例,C5-6椎体14例,C6-7椎体6例。术后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统一采用颈椎X线平片,CT反而因为有伪影而显示不清楚(金属异物伪影)。结果: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及脊髓意外损伤。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7个月。前路组1例患者术后2周透视见钛网略有偏移,无明显不适,适当延长颈托外固定时间4个月后复查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位置无明显改变。其余手术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明显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前路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后路及前后路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前路少于后路及前后路,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三组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手术入路组间改善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的6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6例术后6~12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脊髓损伤分级与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分级有着明显相关性,术前损伤轻的其恢复的可能性相对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明显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相似,手术治疗时间>3天和≤3天对于术后脊髓的功能恢复没有明显的影响。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组。
其他文献
髌骨复杂骨折是指强大直接暴力造成的髌骨粉碎性骨折,常有髌前软组织破裂,伴碎骨片分离移位.治疗目的在于尽可能的保留髌骨,最大限度的恢复髌骨关节面的平整,减少髌股关节创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和洛汀新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糖尿病心肌病60例分成A、B两组,A组采用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100μg/d)共15天,间隔15天为一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B组采用
期刊
工学跨学科博士生教育是学科整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国防、工业、资源等领域重大需求及问题复杂化的主要方式。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全国知名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以传统院系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颈胸椎管内黄韧带骨化亦被发现.此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压迫及/或脊神经受压症状.手术行椎板减压加骨化之黄韧带切除,若合并Arnold-Cliari氏畸形应行
一、病例选择 确诊食管癌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人4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如病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被排除在外,(1)对抑肽酶过敏或既往用过抑肽酶;(2)有肝功能不全、肾
1999年9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法对4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心肌活力进行判断.现报告如下.
我科从1996年10月至1999年5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2)上腹
患者,23岁,因孕1产1,恶心、呕吐、乏力、尿黄10 d,剖宫产术后2d,尿少1 d于2004年4月5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曾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尿黄1周,出现烦渴多饮、多尿3 d
锦西化工5万吨TDI项目于4月开工,整个工程预计2006年底建成并投入生产。